我国仲裁机构的法人定位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法律知识

我国仲裁机构的法人定位问题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1-18

 
162211

我国仲裁机构法人定位的现状及问题

仲裁法制定目的及现实问题

我国1994年仲裁法的制定目的之一是将我国的仲裁制度从行政性仲裁改革为国际通行的商事仲裁制度,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然而,仲裁法实施12年来,仲裁工作实际情况与仲裁法的立法宗旨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仲裁的行政性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现实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部分部门和地方恢复或变相恢复了行政性仲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滞后,仲裁法确定的仲裁机构民间化原则与现行管理体制相冲突,法律原则无法落实。
  2. 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
  3. 在联系、协调仲裁工作方面,一些错误理论、思想和做法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导致问题不断蔓延。
  4. 一些行政部门将仲裁机构变为自己的隶属单位,甚至从中获取不当利益,导致问题丛生。
  5. 多数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领导由负责组建的行政机关领导兼任,其中一些人既缺乏法律专业知识、仲裁理念,又缺乏管理能力,依赖于政府,习惯于等、靠、要。
  6. 一些地方盲目建立仲裁机构,导致案源不足,经费和人才匮乏,必须靠财政拨款来维持。

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改革方向。具体到仲裁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以促进仲裁机构民间化为核心的问题,包括仲裁机构法人定位、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三大问题。

仲裁机构法人定位的现状

法人类型的确定

仲裁机构法人定位是指确定仲裁机构的法人类型。仲裁法规定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但没有明确其法人组织的类型。国际上设立仲裁机构的模式多种多样,英美法系主要采取有限担保公司的形式,而大陆法系则多为注册的社团法人或商会下设的仲裁机构。不论何种模式,仲裁机构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独立性、民间性是其共有特征。

问题的原因

我国民商法确定的法人类型中缺乏与仲裁机构相适应的种类。我国民法通则将所有事业单位确定为同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法人,导致政府在制订管理政策时难以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由于民法通则未修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尚未启动,国务院组建仲裁机构的文件只能规定仲裁机构参照有关事业单位的规定解决人员编制、经费问题。

不统一、不规范的现状

由于仲裁机构法人定位上的缺陷,各地在组建仲裁机构时根据自己对仲裁和仲裁机构性质的理解确定其法人类型。一些将仲裁机构定为行政机关,一些将其定为行政性事业单位,还有一些将其定为全面所有制事业单位。这导致仲裁机构法人定位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

延伸阅读
  1. 什么是协议仲裁制度及仲裁协议?
  2. 电子合同原始版仲裁有效吗
  3. 旷工被辞退是否有权利享受工资
  4. 工伤先予执行法人不见了如何处理
  5.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与返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热门知识

  1.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2. 战争或非战争武力解决方法
  3. 报复陷害罪的刑事认定
  4. 注册在本区企业
  5. 涉外仲裁的定义和特点
  6. 非法入境追究哪些刑事责任
  7. 不定期租赁合同违约的六大条件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