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3-09-16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对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然而,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设置上存在问题。由于合二为一的机构编制,执法机构与监督机构合并,导致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客体要求听证时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听证。
此外,县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需要对区域内所有用人单位进行监察,但由于人员编制数量的限制,专职监察员数量不足,无法实现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的全面、细致监察。
(一) 人治思想的影响:由于长期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部分领导对于劳动保障监察的认识和作法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情况。有的领导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法律执行,导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困难。
(二) 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一些领导担心对违法用人单位的查处会影响单位的形象和政绩,不支持劳动监察机构的执法行动,甚至对违法行为轻描淡写。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只重视领导的讲话和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导致执法水平不高。
(三) 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作用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可有可无,不愿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上下功夫。一些企业在制定劳动保障规章制度时往往不征求职工意见,导致规章制度中存在违规条款。
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起步晚,节奏慢,力度不够,影响不深。主要问题包括:对劳动合同的履行、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力度不够。
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