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21
根据我国现行政策,身份证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时,以档案中最先记载的时间为准。具体而言,如果出生年月在同一个月内,忽略不计;只有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年份时才进行考虑。
(一)加强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
各地区要严格按照《通知》规定的企业职工退休、退职审批权限,建立审批工作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并加强对审批工作的监督。
(二)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
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同时,要加强对居民身份证和职工档案的管理,严禁随意更改职工出生时间和编造档案。
(三)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统一由地市级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负责医疗诊断,并出具证明。非指定医院出具的证明将被视为无效。地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负责定期审核指定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并作出鉴定结论。目前,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标准暂按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1-4)级》执行。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做出补充规定。
(四)特殊工种的管理和审批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特殊工种的管理和审批工作。设有特殊工种的企业每年需向地市级劳动保障部门报送特殊工种名录、实际用工人数以及在特殊工种岗位工作的人员名册及其从事特殊工种的时间。特殊工种退休的职工必须在该工种岗位上工作累计满10年(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满9年(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或满8年(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原劳动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特殊工种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条件的改善需要进行清理和调整。新的特殊工种名录将由劳动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清理审定后公布,公布之前暂按原特殊工种名录执行。
在确定被告人年龄时,可以依据以下证据资料:
书证包括户籍证明、出生证、防疫保健卡、学籍卡等,这些可以作为认定被告人年龄的依据。然而,由于户籍管理不到位,医院发放的出生证明不规范,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参军、入学的方便而更改孩子的年龄,因此书证有时不能准确反映犯罪嫌疑人的年龄。
在一些情况下,无法取得书证或书证存在瑕疵时,可以依靠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证人的证言来认定年龄。一般来说,接生人员、与被告人同月出生的邻居的父母、被告人的父母及亲戚的证言比较可靠。如果证言与其他证据相符或有其他证据印证,可以采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一个人生长发育的特定规律,可以对一个人的年龄作出准确的鉴定。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骨龄鉴定和牙齿鉴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