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的合理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区分所有权法律知识

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的合理性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5-03-11

 
433095
业主委员会管理小区中大大小小的事物,关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目前还有很多的观点,那么,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的理由呢?相信读者对此也有很多的疑问,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读者解答相关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业委会缺乏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给业主自治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多个现实问题。

据报道,某小区业委会对物业公司上涨管理费表示不满,并决定实行自治,聘请物业主管、保安、保洁、设备维修和代账财务等必要人员。在一年的运行中,物业费没有上涨,还剩下了一大笔资金。

实际运行情况证明,业主自治的管理模式在现实中是完全可行的。然而,由于自治的小区业主委员会的身份尴尬,存在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在小区实行自治后,业委会无权与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只能签署简单的用工协议;对于需要开具停车费发票的情况,税务部门以“身份不符”为由拒绝提供发票,只能从其他物业公司购买发票,但需要支付额外的手续费;在物业收入的资金保管方面,银行无法开设专用账户,只能以私人名义开设账户,存在资金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业主委员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使得业主自治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尴尬。

建议赋予业委会民事主体资格

我们认为,业主委员会应该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根据《民法通则》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活动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显然,业主委员会不是自然人,而在接受业主授权从事授权范围内的行为时,其后果由业主承担。

同时,根据《物权法》第75条第2款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也就是说,并没有要求业主委员会需要登记和备案。

因此,业主委员会不符合法人的构成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对于业主委员会是否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关键的争议点在于业主委员会是否拥有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财产。

我们认为,业主委员会的活动费用是从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中提取的。虽然业主委员会对这部分费用没有所有权,只是业主共有财产的使用人和代管人,但正如国有企业对其经营的财产不享有所有权却享有法律主体地位一样,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费享有独立的支配管理权,理应获得法律主体地位。

延伸阅读
  1. 劳动争议案件诉讼主体的确定是如何的
  2. 业主委员会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吗
  3. 关于国家赔偿申诉期的规定是什么
  4. 业主委员会是否有诉讼主体资格
  5. 土地补偿费是发到村集体还是发到村民个人手里

业主权利热门知识

  1. 地役权的法律性质
  2. 一、办理入住手续
  3. 商品房住宅保修期
  4. 住宅质量保证书的内容
  5. 房屋保修期的定义和概述
  6. 业委会:组织和权力
  7. 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
业主权利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