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2 更新时间:2023-11-28
医疗纠纷鉴定程序是指在医疗纠纷发生后,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和专业鉴定,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该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工作、诉讼、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赔偿款的确定。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应首先与医务科联系、投诉,并要求复印诊疗病历。患方还应与医方代表一起封存病历,并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可以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方式解决纠纷。
一旦提起诉讼,法院将安排第一次开庭。在该次开庭中,主要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并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质证后的病历将由法院移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因此,在首次开庭阶段,患方应认真审查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尽可能排除对自己不利的病历资料,以作为有效证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整个医疗纠纷诉讼的走向。患方应向专家小组提交详细的《陈述书》,详细陈述医疗经过,并重点指出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的过失和违反的诊疗规范。患方在《陈述书》中应明确指出医方的诊疗过错,避免给专家小组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患方未能指出医方明显过错,专家们可能会偏袒医方作出对患方不利的鉴定结论。
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出来后,如果认定构成医疗事故,患方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赔偿款项。然而,在确定医方应承担的责任时,需要考虑医方的诊疗行为与患者出现的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如果某患者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死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尽管医方的诊疗失误加速了患者的死亡,但要求医方对患者的死亡负全部赔偿责任是不合理的。因此,患方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医方过错程度,避免盲目索赔导致承担过多的诉讼费用。在医疗鉴定结论认定医方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患方可以根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原则,举证证明医方的诊疗行为存在瑕疵并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后果,以此为由提起索赔。
发生医疗纠纷——向医疗机构投诉——复印封存病历——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不服)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区部门作出处理决定——(不服)行政复议诉讼处理流程:发生医疗纠纷——向医疗机构投诉——复印封存病历——提起诉讼——第一次开庭(质证病历)——委托医疗事故鉴定——(不服)申请再次鉴定——司法鉴定——再次开庭——判决——(不服)上诉医疗鉴定流程:医患共同向市医鉴会提起(或委托鉴定)——受理——交费——提交陈述书等材料——查看专家名录——选出需回避的专家——专家随机编号——抽号——组成专家鉴定组——患医各陈述15分钟——退庭——专家讨论——出具医鉴结论报告——(不服)向省医鉴会提起再次鉴定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是医患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双方私下协调解决。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只能通过法院判决来解决。如果对判决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