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4-18
国际商事仲裁工作面临着国际层面的竞争,这是国际商事仲裁的特殊性之一。目前,国际商事仲裁界存在许多机构,包括国际商会仲裁院、伦敦国际仲裁中心、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美国仲裁协会等老牌机构,以及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韩国商事仲裁院等后起之秀。这些机构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展其仲裁业务,争取案源。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仲裁地位不仅关乎本国投资贸易法律环境的优化,也关乎本国在国际层面的竞争力。
要开创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中国作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地位,促进仲裁活动的产业化发展,我们应加快推进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仲裁法律制度和仲裁实践。其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仲裁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仲裁法律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仲裁的全球同一化,仲裁的国际化要求内国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仲裁法律制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需要。而仲裁的本土化则要求内国根据本国法律文化传统,弘扬仲裁制度中独具内国特色的方面,发挥自身长处,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仲裁法律制度。
我国的国际仲裁以为当事人服务、注重和谐氛围、公平公正裁判为理念,采取较低的收费水平、询问式程序管理和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传统经验等特点,对当事人具有吸引力。我们应该积极总结和宣传这些特点,将其作为我国国际仲裁的有利武器。
国际商事仲裁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共存。从发展历史来看,临时仲裁先于机构仲裁出现。尽管近现代国际商事仲裁趋向机构化发展,但机构仲裁并不会取代临时仲裁。目前,通过临时仲裁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案件数量多于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的案件数量,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我国仲裁法目前只考虑了机构仲裁,没有给予境内临时仲裁合法地位。仲裁法的适用主要依据仲裁程序进行地国家的法律,不承认境内临时仲裁的约定排除了在中国进行临时仲裁的可能性。因此,大量此类案件被阻挡在国门之外。这是我们在发展国际商事仲裁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制度。仲裁机构可以在临时仲裁中发挥作用,例如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可以在临时仲裁中指定仲裁员。其他国际仲裁机构也愿意承担临时仲裁的协助责任。临时仲裁的存在对机构仲裁带来压力和冲击,但也可以促进仲裁机构注重质量,提高竞争能力。虽然目前我国存在一些困难,但作为扩展我国国际仲裁领域的愿景,我们应该有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