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05
1995年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后,学术界就国内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标准展开了长期的讨论。核心问题是国内法院是否应该监督国际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这一问题形成了“全面监督说”和“程序监督说”两种观点。本文将结合世界各国的仲裁司法监督立法和实践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从国际条约和各国的仲裁立法和实践情况来看,世界范围内对涉外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这是主要国际商事仲裁条约和大多数国家国内仲裁立法采取的方法。近20年来,法院鼓励和支持仲裁,尽量减少对仲裁的监督和干预已成为国际潮流。例如,联合国1958年通过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和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1965年订立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以及UNCITRAL1985年制定的《示范法》,都对涉外仲裁的实体审查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如果国内法院有权对涉外仲裁裁决进行实体性司法审查,就会使仲裁程序从属于法院程序,违背了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受大陆法系影响的国家,除法国的国内仲裁中允许就仲裁的实体问题向法院上诉以外,都采取了法院不干预仲裁实体的方法。原则上,即使裁决明显错误,仲裁员的决定也不能被法院推翻。
即使不因公共政策问题,国内法院也拥有对涉外仲裁的实体问题进行监督的权力。英国1950年仲裁法规定了国内法院干预仲裁实体问题的权力,且干预的理由不限于公共政策。该法要求仲裁员就特别案件向法院陈述,法院将就仲裁的法律问题做出决定,这就是“特别案件陈述程序”。此外,法院对仲裁法律争议的管辖权是不能被排除的,当事人合同中排除特别案件陈述程序的条款被认为违反了公共政策,因此无效。该法还规定,法院有权根据裁决表面的事实与法律错误而撤销裁决。尽管英国1950年仲裁法已经被修改,但一些国家仍然实施类似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