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2
我国涉外仲裁中的程序法律适用,是指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在审理争议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性法律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以及当事人的仲裁申请。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规定,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应按照该规则进行仲裁,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且仲裁委员会同意。
我国涉外仲裁中的实体法律适用,是指涉外仲裁机构在审理涉外争议案件时确定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实体权力义务关系,判定争议是非曲直所适用的法律规范。
1. 当事人选择仲裁实体法原则
当事人选择适用我国法律以外的法律或国际公约作为处理争议案件的实体法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不得违反我国法令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
(2)与争议案件具有一定的联系;
(3)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
2. 依冲突规则或密切联系确定实体法的原则
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适用的实体法,仲裁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所适用的实体法:
(1)根据争议案件的实际需要,适用仲裁地国冲突规则、仲裁举行地或仲裁庭所在地国冲突规则、裁决执行地国家的冲突规则、国际私法公约和交货共同条件中的冲突规则等;
(2)通过对争议案件所涉国家的实体法规则进行分析比较,或通过对与争议案件有关联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比较,确定适用与争议案件最密切联系国家的实体法。
在涉外仲裁中,如果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所在国参加了某一共同的国际公约或者国际条约,或者双方当事人所在国之间签订了双边条约或者选定,除非双方当事人之间就争议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作出约定,否则,应直接适用该国际条约或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