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房屋出租如何认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租赁 > 房屋出租法律知识

民法典房屋出租如何认定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1-10-22

 
195417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通承租房屋解决居住问题,承租房屋要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承租人对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的权利。但不得损害出租人权益,那么民法典房屋出租怎样认定?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民法典房屋出租如何认定

房屋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生效后,房屋出租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要履行租赁合同约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定义】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七百零四条 【租赁合同主要内容】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二、租房前交了定金不租了能退吗

首先,定金是不予退还的。

根据法律规定,定金是一种担保形式,是为了确保债务的履行。如果在租房前交付了定金,后来又不租,其实是违约行为,其定金是不予退还的。

所以,在租房前应该先考虑清楚,最好能尽早做决定,就可以避免交付定金又反悔的事情发生。

其次,房东、中介也不能随意扣押定金。

如果租房者为避免定金损失继续租房,房东、中介应将定金返还或者抵作租房价款,不得随意扣押不予返还,如果不予返还,租房者有权提起违约之诉。

最后,房东、中介在收取定金之后,也应该积极履行承诺。

房东在约定期间内不能拒绝将房子租给交了定金的人,或是将房子另外租给他人,这都属于违约行为,租房者在交了定金之后,无法继续租房的情况下,可以主张退还定金,并且可以要求收取定金的一方双倍返还定金。

这是为了维护交易的有序进行和诚信原则,房东一旦收受定金,便应该秉承诚信原则,履行约定,而不能随意毁约,不然将受到惩罚。

延伸阅读
  1. 非住宅房屋与住宅房屋的法律界定
  2. 房屋租赁纠纷的法律规定
  3. 违章建筑转租给他人的合同效力的认定
  4. 租赁房屋缺乏房产证,是否合法?
  5. 侵犯优先购买权的争议,转让是否有效

房屋租赁热门知识

  1. 公共租赁房申请的处理程序
  2. 租房合同未签订,是否可以退还押金
  3. 合同
  4. 甲方(出租方):
  5. 次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法律特征
  6. 影响因素对出租登记的影响程度
  7. 二房东群租房的合同有用吗
房屋租赁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