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的诉讼价值是通过消除诉讼当事人对诉讼公正可能存在的疑虑,保障个案诉讼的实际公正。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上述关于回避的规定,细究起来其实还存在相当的缺陷,建议在进一步的修改过程中予以完善。
在侦查、起诉阶段称犯罪嫌疑人,在检察院起诉以后称被告人。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将被害人列入当事人。被害人有要求回避的权利。如故意杀人罪,被害人已经死亡,死者家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以前的《刑事诉讼法》存在一个漏洞,以上四种人有要求回避权,但他们不知
现行刑事诉讼法将有罪证明标准规定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基本精神是正确的,不必修改,只是在一定情况下过于绝对。为此,《刑诉法修改建议稿》坚持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对推定的适用作出了规定,即:“下列事实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
导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正确理解和
刑事和解制度是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改而引入的一项司法制度改革。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本项规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第十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是否应予国家赔偿已成为国家赔偿制度修改的焦点之一。问题的产生源于《国家赔偿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不协调。1996年,我国修订《刑事诉讼法》,为了体现“无罪推定”的原则,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疑罪从有”“久拖不办”的问题,第140条第4款
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进行了全面调整和修改。首先,完善了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将其扩展到基层法院所有刑事案件,突破了原先的限制。对于适用条件,被告人承认主要犯罪事实或对犯罪
这就要求禁止刑讯逼供,非法证据必须排除,充分保障律师的辩护权。司法机关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任何法律都是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法也不能例外。明确了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才能明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方向。
12月24号,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自2013年1月1号起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同步施行。新的《刑事诉讼法》针对证人制度,进行了三方面的改革,而其中第18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了《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解释将从2013年1月1日起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同时实施。这个司法解释主要涉及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的问题
羁押必要性审查按流程应由检察院受理,驻看守所检查室办理,一般5个工作日内,案件复杂的可再延长五个工作日,当做出变更强制措施决定后,交由案件承办公安机关领导批准,在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责。值得一提的是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首先,对证据的概念进行了修改,将其定义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其次,调整了证据的种类,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
不可以接触,但是律师不能是两个同案犯的律师,律师法中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不仅把这项规定写了进去,而且规定,辩护律师只要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就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