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5
追缴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追查收缴犯罪分子因违法所获得的金钱、财物以及其他物质利益的活动。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都有违法所得的追缴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行使侦查权力的机关除了公安机关外,还有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海关、军队保卫部门,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时,实际上行使的也是侦查权。每个部门在行使相应权力的过程中对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都有权追缴,这是其职责所系。
根据1965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没收和处理违法所得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以及1986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具有没收赃款赃物的权力。
行使追缴权的机关包括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海关、军队保卫部门等。这些机关在行使相应权力的过程中,有权追缴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的执行机关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有人建议设立单独的刑事裁判执行所,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执行非监禁刑。
有人认为应实行审执分离,人民法院专司审判,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对于法院内部执行机构的确定有分歧,有人主张由刑事审判庭负责执行,有人主张由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有人主张由法警队负责执行,也有人提出折衷主张,不需要强制执行的由刑事审判庭负责执行,需要强制执行的由执行机构执行。
笔者认为,刑事财产的执行由人民法院负责是合理的。人民法院对所有的法律文书都具有执行权,只要没有法律禁止性规定。建议将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明确违法所得的执行权归属于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内部,可以将刑事财产的执行交由执行机构执行,因为执行机构长期从事民事、行政执行甚至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的执行工作,具有较为完备的执行手段、丰富的执行经验和娴熟的业务技能。
违法所得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违法所得是行为人通过法律禁止的手段获取的,与行为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区别开来。即使行为人事实上占有了金钱或财物,也不能获得法律承认的所有权,这是对违法所得进行追缴或退赔处理的法律基础。
行为人通过违法手段获取违法所得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财物的经济价值,如金钱、有价证券、文物、房屋等。违法所得具有经济价值为执法部门的认定提供了衡量标准。
违法所得包括行为人通过犯罪手段获取的财物,以及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嫌疑人无罪后,由特定机关处理的非法所得的财物。违法所得常常与赃款赃物、供犯罪使用的本人财物以及违禁品等混杂在一起,需要准确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违法所得的范围。
违法所得的认定必须由特定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认定。特定机关包括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照行政法规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而司法机关则对刑事案件中的违法所得依法作出追缴或退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