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不足不起诉国家赔偿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9-28
国家赔偿相比其他赔偿的层次更高,法律效力更明显。但国家赔偿程序就更加的复杂,过程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必须具备很充分法律证据,证据的充不充分直接会影响其赔偿的效力问题。那么国家赔偿程序需要证据不足的赔偿?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国家赔偿程序中证据不足的赔偿
一、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与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和《刑事诉讼法》之间的不协调导致了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是否应该获得国家赔偿的争议。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为了体现“无罪推定”的原则,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疑罪从有”和“久拖不办”问题,规定了“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情形。然而,《国家赔偿法》是在1994年通过的,没有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做出相应的规定。因此,在缺乏具体条文的情况下,学界和实务界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存疑案件的逮捕是否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应当赔偿的错误逮捕。”具体来说,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当事人的逮捕拘留可分为三种情形:第一,检察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如违反法定程序、逮捕对象错误等,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错误逮捕拘留,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对于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但已对当事人予以羁押,对其合法权益产生损害的,不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错误逮捕拘留的情形,由国家承担补偿责任;第三,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也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损害,但损害源于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国家不承担赔偿补偿责任。
二、证据不足不起诉犯罪嫌疑人是“有罪”还是“无罪”?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有罪。因此,证据不足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在法律意义上是“无罪”的。无论事实上被不起诉人是否实施了犯罪,在法律层面上均是无罪之人。这是不起诉决定的共同法律属性。因此,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被不起诉人应被视为“无罪”,并享有相应的赔偿权利。有人认为,证据不足不起诉并不等同于宣告被不起诉人绝对无罪。在证据不足不起诉情形中,被不起诉人仍然存在着有罪或无罪两种可能。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如果在事后发现了新的证据,符合起诉条件时,仍然可以对其提起公诉。然而,《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没有犯罪事实”的理解应包括事实上没有犯罪事实和法律上的没有犯罪事实。因此,对于法律上推定没有犯罪事实的人的错误逮捕,受害人应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在理解和解释《国家赔偿法》时,应注重时代性,将“没有犯罪事实”理解为事实上没有犯罪事实和法律推定上没有犯罪事实两种情况,以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三、对于检察机关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的认识
《刑事诉讼法》规定,批准或决定逮捕和拘留,与起诉是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职能和权限。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和批准逮捕决定在适用阶段、适用条件、目的、功能上都有差异。证据不足不起诉的结果尽管也是以犯罪嫌疑人无罪而结束刑事诉讼,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先前做出的逮捕决定。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只是对案件的一种阶段性评价,如果因为后来查明证据的变化而否定先前做出的决定,并要求做出决定的机关和办案人员承担责任,是不合理的。在国家赔偿程序中,根据不同情况,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如果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可以根据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程序。行政赔偿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刑事赔偿则需要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赔偿。对于赔偿义务机关是公安、安全、检察机关的情况,赔偿请求人需要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再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申请赔偿。在国家赔偿程序中,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审理机构不同。行政赔偿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行政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庭审理;刑事赔偿则由人民法院特别设立的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委员会由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这是因为刑事赔偿涉及的国家机关较为复杂,既有主持赔偿争议解决的人民法院,也有对法律实施进行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既是赔偿义务机关,又是主持解决赔偿争议、决定是否赔偿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