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1-30
为了消除社会公众对诉讼公正的疑虑,保障个案诉讼的实际公正,有必要对回避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目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亲属范围仅包括近亲属,但这种限制可能导致案件公正处理受到影响,使社会公众对执法公正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建议在回避条件中的亲属范围扩大的同时,应包括近亲属、近姻亲关系和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
“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只是一种推测,很难予以证明,并且司法机关可能以此为由来限制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因此,建议取消这一限制,并将“其他关系”细化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亲密、友谊关系或者仇视关系,以确保回避制度的有效运行。
目前,回避条件的规定主要针对自然人,而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存在特殊关系时,同样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情形作出特别规定,例如规定当事人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有亲属关系,或当事人的配偶、直系亲属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时,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回避。
目前,申请回避的权利仅限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无权提出回避申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回避对象具备回避条件,但有时当事人并不知晓,有时当事人虽然知晓,但担心申请回避不成会导致打击报复而不敢行使。因此,建议赋予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权利,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并切实维护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