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内如何解决无理解除合同的问题呢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2-11
劳动者试用期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及其判断标准
背景
2008年1月,黄某参加了北京市某区主办的专场招聘会,被一家模具公司录用为销售部经理助理。双方于2008年1月21日签订了2年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约定了2个月的试用期。然而,公司在试用期内认为黄某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与招聘时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于是决定解除与黄某的劳动关系,并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仲裁结果
黄某不服解雇决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经调查审理后,仲裁委员会判定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属于违法行为,支持黄某的申诉请求,并要求公司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
法官讲法
本案涉及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否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条件及其判断标准的问题。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所提出的具体标准,不同工作岗位的录用条件和标准各不相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约定不同的试用期,主要是为了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标准。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符合录用条件和标准,双方将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和标准,或不能胜任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或岗位,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是否合格,应以法定的最低就业年龄和招用时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内在品质等为标准。只有在具体录用条件和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才以是否胜任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或岗位为标准。在本案中,该模具公司招聘时没有明确具体录用条件,对空缺岗位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说明,并且未提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对黄某进行评估。因此,公司不能以领导主观判断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与招聘时对空缺岗位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为由解除黄某的劳动关系。另外,企业对员工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必须在试用期内进行考核。即使在试用期结束后,员工的考核结果未达到要求,企业也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确实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否则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注意以下几点来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1.在招聘简章和招聘信息中明确录用条件和标准,并在劳动合同中再次明确告知劳动者。2.对劳动者进行背景调查,核查其是否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3.建立试用期的绩效评估制度,明确考核标准、方式和方法,并让劳动者知晓并签字认同。只有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才能妥善解决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