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欺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合同无效案件。赤某因编造在日本某制药公司的职务经历,成功获得高薪职位后却因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法官提醒求职者,应聘时需凭借真实能力,避免使用虚假简历导致欺骗,最终产生不良后果。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林先生因虚构工作经历与W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后,因业绩不佳导致合同解除的争议案例。林先生通过欺诈手段获得销售经理职位,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当W企业发现林先生业绩不佳并查出其虚构工作经历后,决定解除合同。关于是否应解除合同,存在分歧意见。律师依据《劳动法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梁-涛被洛阳工学院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并签订劳动合同后,又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间存在劳动服务公司未明确告知梁-涛其只能接收集体合同工而非全民制合同工的情况,且合同书中模糊劳动性质。因此,劳动合同

公司存在明显的欺诈故意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梁-涛与洛阳工学院及其劳动服务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问题。梁-涛被借调到洛阳公安局工作,期间劳动合同存在欺诈行为,因此合同无效。洛阳工学院对梁-涛的行为构成侵权。

上海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上海某公司因劳动合同纠纷与求职者小叶的争议案。小叶通过欺诈手段使用虚假简历获得了工作,一年后公司发现欺诈行为并解除劳动关系。法院判决该合同基于欺诈而订立是无效合同,不支持经济补偿金的诉求,但公司应支付工资。对于劳动合同无效的处理,笔者不赞同推倒重来的

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 存在欺诈情况怎么办

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往往出于各自目的会隐瞒相关的信息,而欺骗对方而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存在瑕疵的。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刘某从事电子元件销售生意。同时,廖某某还安排李某某到沈某某的工厂做监工。同年9月,刘某利用沈某某在龙岗坂田所租用的工厂“前身”,伪造出“AB科技有限公司”,骗取江苏昆山某科技公司的信任,向其采购生产手机使用的材料。当江苏昆山某科技公司将货品送往AB公司后

劳动合同欺诈案 用人单位知情权与劳动者隐私权

劳动者求职或者应聘时,究竟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将自己的情况告知用人单位?这是一个劳动者隐私和用人单位知情权如何加以平衡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对劳动合同因欺诈而导致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应该向仲裁机构或者法院提出确认劳动合同效力的请求

被迫签订有欺诈性合同如何处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他人威胁签订具有欺诈性合同的,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例如威胁他人说不签合同将对其或其家人进行殴打,甚至谋害,而迫使他人签订的

对方虚假数据下签的合同有效吗

对方虚假数据下签的合同,即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方存在欺诈行为,存在欺诈行为则签订的合同无效。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

假北大博士诈骗高校终审被判3年半

7月18日,备受关注的“假北大博士”刘-志刚诈骗高校案二审有果,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被告人刘-志刚的上诉,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刘-志刚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责令退赔被害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损失5370元。刘-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工资比照同岗位标准支付

计算机公司答应给他月工资8000元,并且还与他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没有约定试用期。于是,公司决定与蒋某解除劳动合同,且拒绝向蒋某支付已经工作了的一个月工资。蒋某的劳动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合同,蒋某不应得到8000元工资。根据《劳动法》第18条“采取欺诈、威

深圳科源集团原副总裁涉合同诈骗440万

羊城晚报讯记者蒋*莉报道:早前福田法院一审认定,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胡某东虚构了一项工程需要资金,同别人签订了借款合同,私刻公章,冒用集团的名义为其做担保人,借款440万元后用于赌博挥霍,构成合同诈骗罪。胡某东不服判决提起上诉,8月26日该案二

合同隐瞒真实情况是欺诈行为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有隐瞒真实情况而签订合同的,并不属于欺诈的行为,而是属于缔约过失的行为。受诉法院收到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后,应当认真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需召集双方当事人听证。

如何解读构成合同诈骗罪

2005年8月19日,蔡某与阮某、孙某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了鄂州市**兴民水运公司所有的鄂州机5号机驳船,租期三个月。下午秦某将人民币16万汇至蔡某用他人身份证新开的帐户上,双方约定余款在船到目的地后付清。当晚,秦某在船上发现蔡某签订的租赁合同。蔡某应构成合同诈骗

劳动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假文凭找工作劳动合同的解除
  2. 辞退职工的要求
  3. 员工骗取公司提成如何处理
  4. 员工缓刑期间会中止履行劳动合同吗
  5. 解除劳动合同书有涂改还生效吗
  6. 在什么情况下,劳动合同终止?
  7. 劳动合同空白怎么处理
大家都在看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