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8

 
408388

背景

近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劳动合同无效案件。该案涉及北京某制药公司,被告赤某为日本国籍,因编造简历而签订的劳动合同最终被认定无效,导致其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编造简历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被告赤某为了获得高薪,虚构了自己在日本某制药公司担任顾问、中东海外总代表等职务的经历,以此成功地与北京某制药公司签订了月薪6万元的聘用合同,并被聘任为企业副总经理。然而,由于合同履行问题,赤某将此案提交给人民法院,最终法院判决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法规定与判决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的规定,采用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被视为无效,自合同签订时起即失去法律约束力。一般认为,只有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威胁等行为,然而本案中却是劳动者本人编造简历的情况。实际上,合同义务是双方共同承担的,双方都有责任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合同无效后将对有过错方产生不利后果。

法官提醒

法官提醒那些急于找到好工作的朋友们,一定要凭借真实的能力去应聘,虚假的简历终究是欺骗,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延伸阅读
  1. 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2. 仲裁结果
  3. 下班吃饭突发疾病是否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4.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5. 公司解散后竞业限制的效力问题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2.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3.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4.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5.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6. 合同诈骗的定义和行为要素
  7. 骗子的伎俩及识别方法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范本
  2. 股东保密协议范本
  3. 产品配方保密协议范本
  4. 上市公司保密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