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7-24

 
414252

以假乱真“饰耳目”

合同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使用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者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的方式,欺骗他人签订合同,以此骗取钱财,并在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

招摇撞骗“唱空城”

犯罪分子通过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诱使他人签订合同,并在收到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立即逃跑。

一唱一和“演双簧”

犯罪分子利用媒体和网络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部队和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的名义,以紧俏和滞销商品为诱饵,通过一方需购买某种物品,而另一方能提供此物品的方式来进行欺骗,并诱使第三方参与进来,最终达到诈骗目的。

虚张声势“空手道”

犯罪分子为了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为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并信任他们,然后通过经济合同诈骗对方的钱财。

先舍后取“钓大鱼”

犯罪分子虽然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但为了实现犯罪目的,他们会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以使对方当事人相信他们的履约能力和诚意,然后与对方签订更大金额的合同,一旦骗取大量钱财,便会立即消失。

高进低出“连环套”

犯罪分子先以高价签订买卖合同,并支付小额定金或货款,通过获取对方的信任,他们设法获得全部货物,然后以低价倾销这些货物,并迅速逃离现场。

延伸阅读
  1. 投资性众筹的法律问题
  2. 私刻企业公章签订合同是否构成犯罪
  3. 共同犯罪中的赃款退缴问题
  4. 房屋租赁合同伪造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5.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意义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3. 欺诈的概述
  4. 案情
  5.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6.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