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犯罪的情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合同犯罪的情形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6-13

 
397808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合同实施犯罪活动,骗取钱财,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了解合同犯罪的形式,以达到预防目的,那么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合同犯罪?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合同犯罪的相关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合同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一)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贷款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一)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 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7条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根据损失程度的不同,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06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根据损失程度的不同,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合同诈骗的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合同诈骗,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以经营范围为准判断项目真实性

在商谈合作项目前,应详细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如果对方在合作项目中的行为超出其工商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盲目行动。

认清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

公证和见证的内容只能证明双方在合同上的签名是真实的,但并不能保证合同本身内容的真实性。在签订合同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合同外在形式所蒙蔽。

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

对于首次交易的对象,应通过查验身份证或前往工商局查询资料来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行骗。

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

在交易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反常现象,如突然增加交易量、拖延交货时间、对方提供的情况与事实不符、频繁变换联系方式等。这些反常现象可能是诈骗的迹象,需要商家们保持警惕。

避免人货分离的情况

为了避免货物被骗取,供货方在交货时应避免人货分离,以防不法分子趁机行骗。

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系统资源核实抵押物品的真实性

在交易过程中,如果对方以房产、货物、票据作为抵押,应尽快通过相关部门核实抵押物品的真实性和是否重复抵押,以降低受骗的风险。

谨慎收取远期支票

对于不熟悉的购货人,应尽量避免收取其开出的远期支票。因为利用空头期票实施诈骗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法,他们往往利用支付货款的档期转移货物后逃匿或将货物销售一空后潜逃。
延伸阅读
  1.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2. 投资性众筹的法律问题
  3. 私刻企业公章签订合同是否构成犯罪
  4. 共同犯罪中的赃款退缴问题
  5. 房屋租赁合同伪造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3.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
  4. 欺诈的概述
  5.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6.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