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北大博士诈骗高校终审被判3年半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假北大博士诈骗高校终审被判3年半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0-05

 
55734

“假北大博士”刘-志刚诈骗高校案二审结果公布

一审判决维持,刘-志刚被判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7月18日,备受关注的“假北大博士”刘-志刚诈骗高校案二审有果,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被告人刘-志刚的上诉,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刘-志刚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责令退赔被害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损失5370元。

刘-志刚冒充北大博士骗取高校安家费及工资

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今年31岁的刘-志刚,是河南省许昌县人。2004年11月14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参加国家人事部在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办的“全国第六届高级人才洽谈会”,只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刘-志刚来到该洽谈会,以刘*豪之名向郑州航院谎称自己是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将于2005年7月毕业,并提交了他编造的工作经验、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英语水平等个人简历。该学院信以为真,即与刘-志刚商谈招聘事宜。为能让刘-志刚毕业后到学院工作,郑州航院决定让他毕业前即可上班。2004年12月份,刘-志刚到郑州航院上班,该学院按博士生待遇支付给刘-志刚4万元安家费,三个月工资6000元,并分配给他12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刘-志刚上班后,多次以自己是北大博士为由,要求提高待遇,不断向学院提出需要配置电脑、打印机和科研启动资金等要求。郑州航院经向北京大学查询,发现刘-志刚并未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2005年2月2日,刘-志刚再次向该学院要求上述待遇时,被该学院保卫处抓获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追回赃款4万余元及分配给刘-志刚的住房一套,现已发还被骗单位。

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上诉

刘-志刚行为构成诈骗罪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刘-志刚构成诈骗罪,且诈骗数额巨大,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责令退赔被害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损失5370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刘-志刚不服判决,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刘-志刚认为,4万元安家费的性质是借款,所得6000元工资是劳动报酬,其主观上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行为应系民事欺诈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二审法院审理查明,上诉人刘-志刚虚构自己系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的身份,骗取郑州航院按照博士生待遇给其4万余元的安家费及工资,其向被骗单位出具的是“收条”而非“借条”,后上诉人又继续向被骗单位提出高额的安家费、科研经费、工资及福利待遇等要求,足以证明刘-志刚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财物之目的,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故依法作出裁定,驳回被告人刘-志刚的上诉,维持原判。

延伸阅读
  1. 刑事抗诉状的撰写方法
  2. 贩毒罪判决的上诉权利
  3. 刑事判决书的送达程序
  4. 一审自诉刑事判决书的撰写方法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2.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3.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4.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5.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