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工资比照同岗位标准支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工资比照同岗位标准支付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18

 
55733

案情介绍

蒋某高中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心急如焚。经历了多次招聘会,由于学历低,他总是被雇主拒之门外。为此,蒋某决定努力学习,准备参加高考。然而,他没想到连续两次高考都未能考上,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一天,蒋某失望地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提供假证的人。蒋某心生一计,掏出500元,让对方为他伪造了一张某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第二天,凭借伪造的学位证书,蒋某被一家计算机公司录用。公司答应给他每月8000元的工资,并与他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没有约定试用期。然而,蒋某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的能力太低,根本无法胜任公司分配的工作。因此,他请求公司先安排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以熟悉流程为由。然而,一个月后,公司发现蒋某连这个最简单的工作都无法胜任,开始对他的学历产生怀疑。经过与学校核实,公司得知蒋某的硕士学位证书是伪造的。于是,公司决定解除与蒋某的劳动合同,并拒绝支付他已经工作了一个月的工资。蒋某对公司的决定表示不同意,并与公司进行交涉:“公司解除我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我要抗议,我已经为公司工作了一个月,为什么不支付我工资?我要求公司立即支付合同中约定的8000元工资。”公司经理回应道:“由于你使用伪造的学位证书欺骗公司,公司完全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由于你故意进行恶意欺诈行为,公司不可能支付你这个月的工资,甚至一分钱也不会给你。”

案理解析

(1)本案涉及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问题。蒋某的劳动合同应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因此蒋某不应获得8000元工资。然而,计算机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并不妥当。公司应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合同的无效性。尽管蒋某在公司工作过,他虽然不应获得8000元工资,但仍应获得合理的报酬。

案例分析

蒋某为了能够被公司录用,使用了伪造的硕士学位证书,欺骗计算机公司让其误以为他符合公司的招聘要求,从而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并签订了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因此,可以认定蒋某使用伪造学位证书欺诈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法》第18条进一步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蒋某与计算机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因此,这份无效的劳动合同根本不存在解除与否的问题。换言之,计算机公司解除蒋某这份无效劳动合同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计算机公司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与蒋某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仲裁委员会确认该劳动合同无效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4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公司应根据蒋某在工作一个月内从事的简单工作的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标准,支付蒋某的劳动报酬。因此,既不能对蒋某的工作一分钱报酬也不支付,也不能让蒋某按照8000元的标准享受工资待遇。

延伸阅读
  1. 休产假遇到公司搬迁有钱赔吗
  2. 公司搬迁不去的是一年赔一月
  3. 计算加班费的,是月工资还是实发工资
  4. 劳动合同中工资待遇的约定及降低
  5. 中标违约案例分析与赔偿机制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2.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3.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4.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5.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