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的定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商法法律法规 > 海商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的定义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8

 
415938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在我国,对海商法中船舶已做出明确定义,而船上机器设备上各部分单独存在时,则不能使船舶发挥其效能,也就是说每一个体都不能脱离船舶这个整体而在法律上独立存在。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是什么意思,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三条的规定,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船舶的法律性质

从法律上来看,船舶具有以下性质:

  1. 船舶的不动产性
  2. 法律将船舶视为不动产处理,这意味着:

    • (1) 船舶的所有权需要登记
    • (2) 船舶是领土的延伸
  3. 船舶的人格性
  4. 船舶作为法律主体具有以下特点:

    • (1) 船舶有名称,一经登记未经许可不得更改
    • (2) 船舶有国籍,无国籍或不悬挂一国国旗的船舶,在海上航行均不受法律保护
    • (3) 船舶有船籍港即住所
    • (4) 船舶有失踪或行踪不明等问题
  5. 船舶是合成物
  6. 船舶是由船体(也称船壳)、船上机器设备、甲板、桅樯和船舱等两个以上个体所组成的统一物。各部分单独存在时都不能使船舶发挥其效能,即每一个体都不能脱离船舶这个整体而在法律上独立存在。强调船舶合成物的属性主要是从船舶作为海上运输工具的角度出发的。然而,在法律上,船舶的不可分性并非绝对,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在船舶保险时,船舶的各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使用价值,因此可以仅就船体投保或就船体或属具分别投保。

延伸阅读
  1. 什么是海上拖航合同
  2. 我国《海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3. 船舶优先权的内容是什么
  4. 海上拖航合同是什么意思
  5. 钓鱼小艇属于海商法的船舶吗

海商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通知
  2. 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规定
  4. 第一章 总则
  5. 通知:关于贯彻执行《海商法》和《矿山安全法》的通知
  6.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请求权时效
  7. 武汉海事法院的专属管辖范围
海商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