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4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引进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也存在着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公司管理层面对股东提起的派生诉讼,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财力,这必然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有时,为了维护公司的正常经营或避免公司形象受损和诉讼费用过高,公司管理层不得不做出妥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诉请求制度被设计为一种公司内部过滤程序,以寻求平衡。该制度旨在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公司的根本利益,同时防止股东滥用权力和恶意提起诉讼,从而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司法资源。
先诉请求制度是公司法在股东派生诉讼中设置的必要程序,类似于美国的“竭尽公司内部救济”规则。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
首先,公司是商业经营的主体,应当是公司商业决策的决定者。通常情况下,公司能够最好地判断符合公司利益的行为。先诉请求给予公司一个机会,使其在公司内部纠正原告股东指控的错误行为,解决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纠纷,即首先“竭尽公司内部救济”。
其次,先诉程序可以节约公司成本和司法资源。如果当事人能够通过公司内部程序解决纠纷,就无需上法院。毕竟,诉讼途径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公司经营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诉讼应当是最后的选择。
第三,先诉请求可以作为制动装置,避免一些股东恶意提起诉讼,保护公司免受无端诉讼的干扰。
最后,先诉请求可以抑制律师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激发公司股东提起诉讼的行为。
不同法系对先诉请求的具体规定并不相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董事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二是向公司股东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股东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
三是向公司监事会提出请求。股东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首先向公司监事会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公司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动起诉不法行为的实施者。只有当公司明确拒绝或置之不理时,股东才能向法院提起派生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