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立纠纷
手律网首页 > 解决方案 > 公司法纠纷 > 公司设立纠纷法律解决方案

公司设立纠纷

点击数:112 更新时间:2020-05-25

  
49129

导读

如今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多,因此新设立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但因公司设立引起的纠纷也就各种各样。那么,公司设立有哪些纠纷,具体应该如何处理,和如何进行风险把控呢?小编通过你的问题,为你带来以下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公司设立纠纷种类

公司设立是由一系列行为所组成的一个过程,包括确定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制定公司章程、筹集公司资本、确定公司组织结构、办理公司设立的注册登记等。作为公司治理的第一步,公司设立意义非常,其规范与否往往对未来公司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设立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可能导致诸多纠纷,如设立中章程存在瑕疵导致的章程效力确认诉讼,设立中因出资与股权分配约定不明导致的股权确认诉讼。

公司设立纠纷的种类有:发起人责任纠纷,包括发起人对外承担的责任和发起人内部的责任分担,前者指第三人起诉要求发起人承担公司筹备过程中对外产生的债务,后者如公司筹备过程中产生费用的分担;公司出资纠纷,如公司设立时股东出资不实或者设立后抽逃出资时,公司或者债权人请求股东补足出资或在欠缴出资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在公司设立纠纷中,若发起人签订章程后,公司尚未登记设立,但又不能确定公司是否必然能够设立或不能成立,在此种情况下,发起人之间的关系应比照合伙法律关系,公司发起人之间应当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债权人以发起人为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在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公司明确不能成立的,则适用公司设立失败的有关原则,由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公司在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成功设立的,发起人的民事责任应由成立后的公司来承担。

第一、设立中公司相关纠纷

设立中的公司,如同胎儿一样,是一种独特的法律形态,在法律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此阶段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如需要为公司筹建租房、购进办公用品、雇佣工人等等,而此时拟设立的公司尚未成立,如果发起人以拟设立的公司名义进行了上述活动必然构成没有被代理人的无权代理,导致行为无效,从而引发纠纷等等。与设立中公司相关的或者在公司成型之前的阶段发生的相关纠纷都可归为设立中公司纠纷。

第二、出资纠纷

这是公司设立阶段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一个公司能否有效设立,以及公司设立之后能否良好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在设立阶段有没有充足、有效的营养来源。如果出资人出资存在问题,必然导致拟设立公司先天不足,甚至夭折。

第三、公司设立不能纠纷

并不是每一个公司设立方案都能最终得到实现,公司设立常常因为各种客观不能的原因归于失败,例如拟从事的业务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公司但未能募集股份等等。但此时,公司发起人可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这些行为的后果处理以及由此带来的纠纷都属于公司设立不能纠纷。

第四、公司成立无效纠纷

公司成立无效是指已获准登记的公司由于其设立时不可补正的瑕疵,在事实上不具备法人资格而被有权机关依法认定其自始不成立。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成立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如果公司设立时没有达到上述条件,即使公司通过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取得了经营执照,公司成立也是有法律上的瑕疵的。比如某一乡党委书记利用受贿得来的赃款与其另外一个亲戚共同设立一家有限公司,而且工商机关迫于压力颁发了营业执照,该公司也实际从事了营业活动。但是该公司本身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法律要求有限公司股东不能少于两人,而且党政机关干部不能与他人合办公司(注:参见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8月29日《关于行政单位或企业开办的企业倒闭后债务由谁承担的批复》)。但是此时公司已经取得营业执照且实际进行了经营活动,由此往往会引发纠纷,这种纠纷就是典型的公司成立无效纠纷。

第五、公司设立中的欺诈纠纷

如同在其他经济领域一样,公司设立过程中,欺诈也是无处不在的。一些熟悉公司设立运作过程,或者在其他方面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往往会利用他人对公司知识的缺乏和开设公司经营创业的善良愿望从事欺诈活动。罗马法有谚云:“欺诈使一切归于无效”。行为后果无效往往伴随着纠纷的产生,这类纠纷我们称之为公司设立中的欺诈纠纷。

二、公司设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分担

案情:2002年9月3日,甲乙丙丁4人共同协商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拟从事有机肥料的生产和经营,并于当日签订公司章程。经协商,甲乙以现金出资入股,丙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入股,丁以非专利技术出资入股。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甲乙先行支付了因设立公司而进行厂区基建、购置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等相关全部费用,相继共计支出12059.79元。由于受2003年“非典”影响,设立中的公司因未取得行政审批而未能最终设立。四股东因此决定终止合作。此后,甲乙多次找丙协商公司设立费用的承担和剩余资产处置的问题,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现甲乙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丙承担在公司不能成立时因设立行为所支出的相关费用共计1447.17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丙辩称,公司章程系甲乙丙丁所签订,但该章程签订后不久,甲乙丁以有机肥市场前景不好为由,无意再继续合作。因此,公司章程签订后,各方并未实际继续合作,也未发生新的费用。甲乙主张已花费的各项费用与事实不符,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

在本案中,首先,要明确公司设立过程中都会产生哪些费用;其次,设立过程中的费用应由哪些主体承担;最后,费用承担的主体以何种比例分担。

1.设立过程的费用

公司设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发起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如订立发起人协议、订立公司章程、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申请设立登记、出资、认股、缴纳认股款等行为所产生的费用。

(2)设立过程中的交易行为产生的费用,即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之前,发起人以公司的名义与其他经济主体所为的合同行为。依其行为的目的和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属于设立行为范畴的设立附属行为和开业准备行为,即公司设立中的必要交易行为,如预先购买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其二是与未来公司业务有关的公司成立前的交易行为,即公司发起行为以外的非必要交易行为,如生产前订立的销售合同。上述两种行为均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此两类费用共同构成设立公司过程中的成本。

公司需要场所经营,生产需要设备和原材料,上述物资都属于公司运营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本案中甲乙所垫付的厂区基建、购置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等费用的行为,应属公司设立中的必要行为。只要甲乙能够举证证明其垫付的费用确系用于实施设立公司的必要行为,则这部分费用应构成设立公司的费用。

2.设立费用的承担主体

我国《公司法》仅对股份有限公司未能设立时发起人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即发起人需要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担连带责任。但《公司法》未对有限责任公司不能设立时如何分担责任进行规定。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和设立后的股东是一致的,且设立过程中发起人尚未取得股东身份,在司法实践中,可以适用《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未能设立时发起人的责任的规定,解决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中的费用负担问题。因此,设立中的有限责任公司没有主体资格,在公司未能成立时,应当以发起人为费用承担主体。

本案中,甲乙丙丁签订了公司章程,即为公司的发起人。按照公司法的一般理论,公司设立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应由全部的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甲乙丙丁签署章程的行为系设立公司的行为,四股东应当对公司的设立费用承担连带责任。由于甲乙已经垫付了相关费用,故甲乙有权起诉要求丙承担公司的设立费用。

3.设立费用的内部分担

(1)一般情况下公司不能设立时,发起人承担设立时的债务以及费用的责任一般是一种无过错责任。这一责任的承担,不需要以公司发起人有故意或者过失即过错为条件,只要公司设立失败即产生此种责任。此种情况下,各个发起人应依据自己认缴的出资比例承担责任。依公司自治理论,发起人之间也可以自行协商设立费用如何承担。发起人协商的方式因出于各方自愿,更利于费用负担的有效落实。

(2)某些特殊情况下设立中的费用由有过错的发起人承担,如公司不能成立系由于发起人的过错所造成,或者发起人在设立公司过程中的行为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发起人基于此种过错行为,需对其他发起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公司法》第95条第1款第(3)项中对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过错责任作出了规定:“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同样可以推知,如公司设立失败,则发起人对公司的赔偿责任应当转变为对其他发起人的责任,即在发起人过错导致公司不能成立的情形下,该责任不再是连带责任,而只追究有过错的发起人,从而加重发起人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更加有利于公司的成立;在发起人过错导致第三人损害的情况下,全体发起人对外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但对内而言,各个发起人应当按照过错的比例分担,没有过错的发起人如果承担了全部的赔偿责任,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这种归责方式也符合民法诚实信用和责任自负的原则,同时也保护了公司设立过程中小股东和交易第三人的利益。

总之,对外而言,发起人连带承担责任,而对内而言,则要根据约定、出资比例、行为性质、主观因素等因素而确定各自承担的份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四条、第五条对此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本案中,公司不能设立系全体发起人协商一致的结果,并非某个发起人的过错导致。故对外而言,全体发起人应当对设立费用承担连带责任;对内而言,发起人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应当按照各自出资的比例来承担。甲乙预先垫付了设立费用,系对外承担了全部责任,在发起人之间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其二人有权要求丙按照出资比例分担公司的设立费用。

基于此,法院确认甲乙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花费了4880.74元。依据丙认缴的出资占公司总资本的12%,丙应当分担585.69元。甲乙诉讼请求中超出585.69元的部分,缺乏事实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三、出资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案情: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28日,注册资本510万元;公司章程记载股东及其出资情况为甲出资204万元、乙出资153万元、丙出资153 万元。2004年5月26日,甲、乙、丙共同给登记注册代理事务所出具委托书,委托其办理企业开业(设立)登记。同日,事务所代理公司办理企业开业(设立)登记手续。2004年5月27日,事务所代股东将公司的注册资金510万元交存入资专用账户。2004年6月1日,事务所将公司的注册资金收回。甲已将其出资款存入公司的账户,而乙至今未将其出资款交至公司账户。现公司起诉要求乙交付出资款153万元。

乙辩称,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全部是由他人垫付的,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股东出资情况是虚假的,从设立时就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不能作为诉讼主体。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23日,至公司起诉时已超过两年,所以公司的起诉已超过诉讼时效。乙不同意公司的诉讼请求。

问题: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足出资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也称消灭时效,指请求权持续不行使经过法定期间的情形,其法律效果通常为产生请求义务人拒绝给付的权利。

债权请求权应该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出资请求权是公司对股东所享有的债权请求权,其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

股东出资义务不应适用诉讼时效理由

1.股东出资义务具有较强的公法性质,不能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公司拥有充足的资本是其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保证,公司资产也系其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一般担保,因此,足额出资是股东对公司的法定义务。缴付出资请求权是基于股东的法定出资义务而由公司享有的法定债权请求权,不同于基于当事人合意产生的意定债权请求权,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处置。如果规定出资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则有违公司资本充足原则,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其他足额出资的股东及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为了贯彻资本充足原则,遏制违反出资行为,我国《公司法》对瑕疵出资行为规定了行政责任,《刑法》规定了相关的刑事责任(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由此足见《公司法》关于股东出资的规范具有较强的公法性质。诉讼时效作为民事法律规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属于私法领域,在以规范社会和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法领域,诉讼时效是不能适用的。因此,出资义务不能援引诉讼时效而免除。

2.援引诉讼时效对公司债权人不公平。

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时即负有出资义务,也就是在公司成立时产生了公司出资请求权,而公司作为主体,其往往被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所控制,在人格上形成混同。在此情况下,公司根本不可能具有追究虚假出资责任和抽逃出资责任的独立人格。一般而言,往往是债权人而非公司内部人员启动追索出资请求权的程序,因为债权人在追索债权时发现公司资本不足的情况,进而请求股东履行出资义务,从而增加公司用于偿债的财产数额。而公司成立到债权人发现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时间间隔往往都在两年以上。如果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则使债权人无法获得救济,从而保护了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将产生非常不公平的后果。

3.援引诉讼时效不符合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

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立目的是“帮助勤勉人,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从而推动财产流转,维护当前的社会经济秩序。而在出资请求权方面,则不存在上述立法目的适用的余地。公司追究不追究股东的出资义务,往往与勤勉与否无关,而与公司被谁控制、债权人何时发现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等情形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机械地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则显然与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相悖。

基于此,一审法院认为,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乙认缴的出资额是153万元,但其没有履行股东出资义务,公司要求乙补足153万元股东出资款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予以支持。乙关于公司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不能作为诉讼主体答辩意见,理由不当,法院不予采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乙关于公司起诉时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答辩意见法院不予采信。法院判令乙向公司交纳出资款153万元。

四、诉讼主体、管辖法院、与举证责任

(一)诉讼主体

1. 在发起人或公司内部之间产生相关纠纷的。如其他发起人要求有过错的发起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则有过错的发起人为被告,其他发起人为原告;如公司向有过错的发起人或者出资瑕疵的发起人主张赔偿或继续履行出资的,则公司为原告一方,有过错的发起人或者出资瑕疵发起人为被告一方。

2. 公司设立当中产生相关纠纷的。因为设立中的公司不具有民事主体和诉讼主体资格,但并不因此而否定其间以发起人名义或者以设立中公司名义签订的相关合同的效力。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的,公司成立后对上述合同进行确认,或者已经实际享有合同权利的,合同相对人主张权利的,可以选择或以发起人为被告或以公司为被告一方,但一经选定即不能更改。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以“公司”或“公司筹备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纠纷,公司成立后合同相对人以公司为被告主张相关权利,这时不能再向发起人主张权利。当然,公司成立后有证据证明发起人是利用设立中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与相对人签订合同的,可以对合同相对人的诉请提出抗辩不承担合同责任。另外,公司成立后,发现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损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的,公司为原告一方,有过错的发起人为被告一方。

3.公司设立失败时的发起人责任纠纷。公司设立失败是指公司未能够完成设立行为的情形。如因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公司设立瑕疵导致登记机关未予以登记、发起人未按期募足股份、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或者创立大会决议不成立公司等。公司设立失败的,需要对相关行为人如认股人、已签订合同的相对方等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法》第九十五条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失败时发起人应承担的责任类型,但《公司法》中无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失败的责任承担,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失败情形较少,不过不少中外合资公司都是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在政府审批机关的审批上往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有不少特种行业如拍卖公司、典当行等,要成立公司也得先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方可,这些情形都有可能因为审批受阻最终导致公司设立不能。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失败的责任承担,虽无法律明文规定,但可依据公司立法的基本精神和主旨,适当比照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规定处理。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又增加了一种跟发起人有关的侵权纠纷。该规定(三)第五条规定:“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公司成立后受害人请求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未成立,受害人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致人损害,公司成立的,以公司为侵权被告;公司未成立的,以全体发起人为共同被告。

(二)管辖法院

发起人责任纠纷管辖法院相对比较简单,同样适用“原告就被告”的地域管辖原则,至于级别管辖,则要看不同地区法院关于指导级别管辖的规定。

简单地说,发起人责任纠纷案件的被告,主要是发起人和公司两大类,要么是公司,要么是发起人。如果以公司为被告的,则以公司住所地即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如果以发起人为被告的,则以发起人住所地法院为管辖法院,被告有数个发起人的,每个发起人住所地法院均有权管辖。

上述只是一般规定,因为发起人责任纠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涉及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如果是特殊类型合同,《民事诉讼法》就管辖有特别规定的,尚需执行《民事诉讼法》的特别规定。

(三)起诉前提

发起人责任纠纷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也不算多,《公司法》对此相关的规定也不算多,对这类案件诉讼的启动,也没有相应的前置程序或期间限制,原告启动这类诉讼只需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立案条件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为公司设立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合同相对人主张权利时,可以选择公司为被告,也可以选择发起人为被告,且一经选定不能更改。选择公司或是选择发起人,这两者还是有一点点小差异的。选择公司为被告,公司对外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即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选择发起人为被告,如发起人为公司有法人资格的,同样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如发起人系自然人的,则该发起人应当就所诉请承担无限责任。至于选择承担有限责任的被告,还是承担无限责任的被告,需要原告根据自身所诉请、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自然人发起人的财产状况综合考虑。

(四)举证责任

发起人责任纠纷案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形,因此,应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相比之下,启动诉讼的原告负有较重的举证责任。

发起人责任纠纷案件,简单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类是合同违约案件,一类是侵权赔偿案件。这两种类型的案件原告在举证责任上还是有些许差异。合同违约案件,原告首先得证明有合同的存在,其次只需证明被告违反了合同约定即可,有些还可能是被告尚未履行的,不用原告举证,由被告自证即可;而侵权案件略有不同,原告不仅需要证明侵权事实的存在、造成的损失、侵权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还需要证明侵权人有过错。相对而言,侵权赔偿案件原告的举证责任比合同违约案件原告的举证责任要大。

五、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法律风险控制

(一)股东人数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因此,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超过50人的,公司设立行为会被法院判定无效,签署的全部书面文件也随之无效;设立公司的所有股东对公司设立无效所产生的债务或损害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责任。所以,首先要保证设立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超过50 人。另外,有的企业实行改制拟全员持股的,为符合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要求,或通过股东代表、或通过职工持股会、或通过工会持股,方能合法顺利注册登记。

(二)股东身份要求

公司股东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或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国家公职人员和农村承包户、个体工商户、合作企业等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不能成为公司股东。关于未成年人能否成为公司股东,法律上没有规定,也没有禁止,实践中也大量存在,应当视为有效。

(三)股东出资合同或设立公司协议的主要内容

1.各个股东的姓名或名称、身份证或工商登记信息;

2.拟设立的公司的名称、性质、注册资金、地址;

3.公司经营范围、经营任务和经营方式;

4.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

5.股东权利义务;

6.转让出资或变更注册资本的程序;

7.组织管理机构;

8.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9.利润分配和亏损负担;

10.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一个完善的股东出资合同或设立公司协议应包含上述内容,内容不完善容易导致股东出现纠纷。另外,除非对原始的出资合同或设立公司协议进行了修改,否则原始的出资合同或设立公司协议会作为最具有权威的证据。并且,股东出资合同或设立公司协议作为公司章程的一个模板,决定着章程的内容。

(四)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与股东身份

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来确认股东的资格,世界范围内各国公司法律均予以认可,在公司与股东之间发生确权纠纷时,登记在册的股东可以依据股东名册向公司主张权利。出资证明书是公司签发给股东出资的证明凭证,在无充足相反证据证明出资证明书为虚假、失效或不合法等情况时,即可依此确认股东的资格。股东身份是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的身份,这一身份意味着投资者作为股东参与公司管理和分配利润的权利,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复合权利,是确定股东身份的证据。

(五)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主要内容与股东出资合同或者设立公司协议相同,但股东出资合同或者设立公司协议是针对全体股东的,效力范围限于股东;公司章程是针对整个公司的,效力范围及于公司全体人员及其行为,并且对外公示。公司章程是解决公司内部纠纷的正式依据,《公司法》赋予了公司章程许多自治性的条款,股东们应当好好利用,如公司章程内容不完善或不明确,很多纠纷产生后缺乏具体约定,从而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六)法定代表人

《公司法》规定,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董事长,也可以是执行董事或者经理。在公司纠纷中,由于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造成的比重很大,特别是在非正常情况下更变公司法定代表人,有些公司甚至产生了两套、多套领导班子,造成公司经营无法进行。为了防止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引起的纠纷,公司章程应该详细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程序,特别是精心设计纠纷解决机制。

(七)一人有限公司

《公司法》对一人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财产独立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每年都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如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财产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一人有限公司必须建立严格财务制度和完整的会计账簿、资料,保证公司财务和财产独立,保持充分的证据,否则容易引发无限责任的纠纷。

六、公司设立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一)发起人之间无发起人协议或发起人协议约定不明。在因公司设立而引起的纠纷中,绝大多数没有发起人协议,加之后来章程上的签名又是伪造,致使在认定发起人之间的合意时存在很大困难。有些公司设立前虽然发起人之间签订了发起人协议,但往往内容不完整、用语不准确,有些约定甚至违反法律规定,难以依据发起人协议规范公司设立行为。

(二)中介代理机构越俎代庖。一些发起人全权委托中介代理机构,中介代理机构为了能够节省成本,往往简化了一些程序(如照抄《公司法》条文,制定“傻瓜章程”),甚至伪造相关手续和材料。

(三)向工商登记机关提供虚假材料。在一些公司的工商登记材料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材料,如虚假的验资报告、虚假的股东身份证明以及虚假签名的各类材料。

七、公司设立温馨提示

(一)有限责任公司发起人即为全体股东,股东之间的设立公司协议可视为发起人协议。

(二)发起人设立公司时,除了《公司法》要求章程的必备事项外,诸如公司名称、股东、出资、议事规则、利润分配、要特别规定对公司设立失败后各发起人责任承担比例,以及设立过程中某发起人出现意外情形的处理。

(三)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时,应当确保登记中签名的真实性和出资的真实性,不要因为程序繁琐而违反法律规定出具虚假材料。如提交虚假材料严重或者采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相关股东可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四)公司设立中,发起人以自身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原则上由发起人对外承担责任,但公司成立后确认该合同或已实际履行该合同的,合同相对人也可选择要求公司承担责任。

(五)公司设立中,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公司成立后由公司承担相应责任,除非公司有证据证明合同是发起人为自己利益而签订并且相对人知道这一事实。

(六)公司设立失败后,发起人之间的内部责任:首先确定公司设立期间产生的债务和费用总额;其次,确定是否因部分发起人的过错导致公司未成立的,如是,进一步确定有过错的发起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再次,对债务和费用在发起人之间,按约定比例分担,没约定的按出资比例承担,没约定出资比例的由各方均担。

(七)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失败的,在支付因设立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和费用后,即可在全体股东即发起人之间进行结算清退。

(八)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司成立后由公司承担,公司未成立的,由全体发起人连带承担。但无论如何,公司或无过错发起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均有权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

(九)发起人应当根据法律规定逐条讨论章程条款,最好聘请专家律师介入。

延伸阅读
  1. 未成年侵权纠纷
  2. 公共道路妨碍通行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
  3. 缺陷产品造成了损害如何寻求救济
  4.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5.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公司设立纠纷解决方案

  1. 盗版软件纠纷如何解决
  2. 借贷担保中的人保与物保并存的纠纷
  3.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4. 没有约定借款用途的借款纠纷
  5.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6. 加工承揽过程中出现侵权纠纷该怎么办
  7. 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导航

公司设立热门知识

  1. 执行担保期间届满担保人不免除担保责任
  2.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怎么写
  3. 我国医疗事故责任的发展过程
  4. 不构成医疗事故并非不负民事责任
  5. 网络侵权判决书
  6. 装修未签合同引起质量尾款纠纷怎么处理
  7. 中宏团体保险引纠纷 不是指定医院不理赔

热门合同下载

  1. 仓储服务合同范本
  2. 投资风险协议范本
  3. 委托还款协议书范本
  4.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