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代表诉讼法律知识

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0-09

 
24825

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属性

股东代表诉讼的定义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大股东或董事的侵害时,公司机关拒绝或怠于行使诉讼权利,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进行诉讼,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的一种诉讼制度。在英美法系中,该制度被称为股东派生诉讼或第二级诉讼。不同国家对该制度的称谓反映了对其的不同角度考察,其中“股东代表诉讼”强调原告股东代表着所有股东起诉,而“股东派生诉讼”则强调原告股东代表公司起诉。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源和发展

股东代表诉讼最早由英国人在衡平法院首创,最初只是针对董事会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该制度的实体法基础在于股东与董事之间存在信托关系,股东可以要求董事履行其义务,代表所有股东起诉,从而形成了代表诉讼。随着公司公众程度的提高,中小股东与大股东及董事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各国相继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现在,股东代表诉讼已成为现代公司法的重要内容,用以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和其他救济方法的不足,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属性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法律上具备代位性和代表性的双重属性。代位性体现在该诉讼的提起是基于一种共益权,诉讼原因并非属于股东自身,而是属于公司整体。胜诉的效果表现为公司利益的取得或损失的避免,因此属于一种间接诉讼。代表性体现在原告股东的起诉行为对公司和其他股东具有效力,避免了多重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具有明显的代表性,符合集团诉讼或代表人诉讼的本质特点。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

原告资格的要求

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享有代表诉讼提起权的股东。各国公司法对原告股东的资格要求不同。例如,美国的《模范公司法》要求原告股东是其欲起诉的不正当行为发生当时的记名股东。日本的《公司法》规定,连续持有股份6个月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提起董事责任诉讼。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法》规定,提起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5%以上的股份,并持续1年以上。我国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告资格作了不同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无资格限制地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必须连续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达180日以上才具备原告资格。我国公司立法对原告资格的限制较为宽泛。

原告资格相关问题的讨论

在我国的公司立法中,还存在两个未加规定的问题。一是持股时间的起算点问题,一般认为应从股东起诉之日向前推算满180日即符合持股时间。二是起诉时是否必须持股的问题。对此问题,意见不一。笔者认为,只要股东起诉时具备股东资格即可,因为侵权行为的情况复杂,时间难以界定,有的甚至具有持续性。规定起诉时必须持股会增加程序性审查的成本,不利于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审理股东代表诉讼案件时,还应注意股东资格对原告主体的限制。如果原告股东因各种原因丧失股东资格,继受股东地位的人不能继受原告地位,法院应驳回起诉。因为一旦股东资格丧失,前股东在诉讼结果与其无利害关系的情况下不会代表公司行使诉权。然而,如果控股公司的董事或其他人滥用职权、恶意导致起诉股东丧失股东资格,应当除外,以公平原则为依据。
延伸阅读
  1. 公司派生诉讼的概述
  2.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被告范围有哪些
  3. 股东代表诉讼的事由有哪些
  4. 股东代表诉讼中诉讼主体问题
  5. 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怎么确定

股东热门知识

  1. 股东财产因公司债务被追加执行是怎么规定的
  2. 企业股东怎么解除合同备案
  3. 独资公司可以增加股东吗
  4. 公司股东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5. 公司法对股东直接诉讼作出的规定有哪些
  6. 什么叫股东代表诉讼
  7. 养老院欠工程款跟股东有关系吗
股东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