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欠款的原因有哪些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9-27
拖欠工程款是指在建设工程中,发包方不按合同或结算报告支付工程款,导致拖欠承包方工程,而承包方又拖欠分包商等一系债务。那么工程欠款的原因有哪些?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工程欠款的原因
一. 承、发包双方信息不对称
根据《建筑法》第8条规定,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之一是建设资金已经落实。然而,在合同订立时,发包人对资金来源事宜更是言之凿凿,万无一失。相比之下,承包人往往缺乏对资金落实状况、后期履约能力、昔日诚信历史和目前欠款数量等真实情况的了解,在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承包人无法正确选择交易对象和了解交易实情,为欠款埋下伏笔。
二. 履约纠纷引起拖欠工程款
工程款的欠款往往源于双方对工程款数额意见不一,而工程款数额与质量、工期和签证等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质量缺陷需要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逾期交工需要承包人支付逾期交工违约金,质量不合格则发包人可以拒绝付款,签证不力可能导致承包人无法获得索赔。因此,解决质量、工期等争议是治理清欠的前提。
三. 缺乏有力清欠手段
承包人在清欠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政府工程的资金源于财政拨款,发包人与投资者相分离,即使出现迟延拨款,发包人也无能为力。开发商有权将工程、房产预售,承包人难以掌控、不能制止。在建筑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承包人很难与发包人平等谈判。尽管《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承包人的法定优先权,但又存在各种限制。提起诉讼虽然是最终手段,但时间冗长、程序繁琐,迟来的正义并非真正的正义。由于缺乏有力的清欠手段,屡清屡欠、清老欠新的情况屡见不鲜。
四. 国家干预不力
尽管《建筑法》规定,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之一是建设资金已经落实,但大量欠款事实说明法律形同虚设。各界人士呼吁政府强制实行工程款支付制度和建立工程款划拨备案机制,但这些呼吁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缺乏实际行动。行政机关应当公布失信开发商名单,不予办理立项开工等手续,然而现实却是违规者榜上无名,依然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