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23
根据《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遗产继承顺序分为两个等级:
配偶、子女和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
在继承开始后,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12条的规定,如果丧偶的儿媳对公公、婆婆,或者丧偶的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他们将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在遗产继承中,如果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定了法定继承人或者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遗产将按照遗嘱执行。
然而,根据《继承法》第27条的规定,在立有遗嘱的遗产继承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遗嘱中的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如果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如果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如果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如果遗嘱中的无效部分涉及到遗产,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如果遗嘱中有未处分的遗产,相关部分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明确继承顺序为遗产有序分割提供了保障。在遗产分割中,应当坚持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以及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原则。即使在立有遗嘱的情况下,也应该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以及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此外,继承遗产时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的金额应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没有清偿义务,除非自愿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