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解读之认证规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解读之认证规则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6-27

 
132655

行政诉讼认证的法律要求

一、证据裁判主义规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裁判行政案件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这一规定标志着以客观事实为裁判依据的时代开始,开创了以法律事实为基础的“证据裁判主义”新纪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诉讼的基本原则,司法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为依据。然而,案件事实具有多变性和主观色彩,通过证据重建的案件事实是虚拟的,无法达到客观真实。因此,在诉讼中实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重合需要依照完善的证据立法和科学的证据规则。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证据是指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非法证据包括以下17种情形:

  1. 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
  2. 经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质证,且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方提供的证据
  3. 证人根据其经历所作的判断、证人的推测或者评论
  4.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5.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6. 以引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7. 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域外证据材料
  9.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无法印证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10. 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11.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12.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13. 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14.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15. 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16. 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结论错误、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的鉴定结论
  17. 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2.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刍议
  3.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4. 域外证据与外文证据的区别是什么
  5.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价值取向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