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最新解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最新解读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19

 
132649

强化被告的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是一种保护原告利益的诉讼形式,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告,证据规则强化了被告的举证责任。与民事证据规则不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规则不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行政机关作为被告,不仅要对自己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向法院提供证据,承担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还要在不能提供或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供相应证据时,承担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被告负有举证责任,即使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也不能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保护弱势方的规定

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体现了保护弱势方的思想。例如,如果原告确有证据证明被告持有的证据对原告有利,但被告无正当事由拒不提供,法院可以推定原告的主张成立。法院不得调取被告当时未收集的证据来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同时也防止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审理原告的案件。此外,被告不到庭而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将不作为定案的依据,除非是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这样的规定将进一步督促行政机关履行出庭义务。

严格的举证期限

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规定了严格的举证期限。行政机关的举证期限为10天,从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被告不仅要在此期间内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还要提供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不提供证据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就会被视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原告方也有举证期限的规定,要在开庭前或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逾期举证将视为放弃举证权利。这些规定旨在防止当事人搞“诉讼突袭”,督促当事人及时出示证据。

司法认知问题

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明确了司法认知制度。规定了无需当事人举证的五种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但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自然规律及定理除外)。例如,已经被法院判决书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再提供证据对判决书确认的事实加以证明。

关于证人证言的新规定

证据规则赋予证人作证的义务,并规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证人应出示身份证件。同时,加强对证人的保护,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证人保护最具体的一部法律规范。明确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法律保护,法院应当对证人、鉴定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予以保密。

延伸阅读
  1. 域外证据与外文证据的区别是什么
  2.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价值取向
  3. 行政诉讼证据五大规则解读
  4. 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律适用原则是怎么样的
  5.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解读之认证规则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我国关于驱逐出境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2. 有权作出驱逐出境决定的部门是谁
  3. 检察院不立案监督怎么办
  4. 治安调解的法律后果
  5. 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五份违法吗
  6.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是什么
  7. 发回重审还可以提管辖权异议吗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