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5-01-04

 
132394

庭审过程中的证据审查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对证据进行审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原则,《若干解释》第31条第1款规定了“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这意味着,人民法院对证据的审查必须基于质证的基础。

质证的重要性

质证是指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对法庭出示的证据进行对质和核实的活动。质证不仅是保护诉讼主体的权利,也是诉讼正当程序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当事人双方对证据的相互质疑,可以进行证据的筛选,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此外,质证还客观上防止了法官在证据取舍方面的主观偏见。

因此,当事人双方的质证是法院进行证据审查的基础,也是进一步确认证据效力的必要前提。

全面、客观的审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行政诉讼。首先,人民法院应当将当事人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纳入审查范围,不因证据的种类和来源而偏袒一方。

其次,人民法院在审查证据时应当站在完全客观的立场上,避免先入为主或主观臆断。这意味着法院不应受到个人观点或偏见的影响,而应根据证据本身的客观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延伸阅读
  1.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2.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规则的程序是什么
  3.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查有什么规则
  4.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效率内涵
  5.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全文内容?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全面、系统地进行认证
  3. 行政起诉状的合义、功能
  4. 一、拆迁房屋错误的行政诉讼途径
  5. 一、行政诉讼:协议管辖之现行立法情况
  6. 行政不作为的处理方式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