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29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保护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益,对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依照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实施行政指导,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与消费者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
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对提供的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或者服务等措施,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消费者的合法要求。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无理由退货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与消费者明确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相关内容,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退回预付款,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费用。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经消费者同意。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使用格式条款等的,不得含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益的规定。
从事服务业的经营者不得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措施,并记入经营者的信用档案。
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布经营者的行政处罚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移送司法机关。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