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商品房欺诈的四个要件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构成商品房欺诈的四个要件有哪些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27

 
106512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帝王原则,不管是在什么买卖中,双方当事人都需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但是有的人可能会进行欺诈。那么,构成商品房欺诈的四个要件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欺诈行为的故意

欺诈行为的故意指的是欺诈方明知自己所告知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意图或者默许这种虚假情况会导致被欺诈人产生错误的认知。因此,可以看出欺诈方实际上是有恶意的。无论欺诈方是否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利,告知虚假情况都不影响恶意的构成。然而,如果欺诈者意识到自己的欺诈行为会使自己或第三方获利,并且故意为此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损害,则可以认为欺诈者具有更大的主观恶性。

欺诈行为的实施

通常情况下,欺诈行为指的是欺诈方故意将其欺诈意图表现在外部的行为。在实践中,这通常表现为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以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的行为。所谓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即指虚假陈述。虚假陈述的表现形式因陈述的载体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虚假广告、虚假口头陈述、虚假合同条款等。强调欺诈行为的方式在欺诈认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认定欺诈时,不能忽视或者不考虑欺诈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虚假陈述,如果符合其他构成欺诈的条件,在正式合同条款中被认定为欺诈,而在广告要约中却不认定为欺诈(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对消费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欺诈的方式不应成为影响欺诈构成的因素。无论欺诈的方式如何,它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欺诈方式中陈述内容所表现出的虚假性。所谓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但故意不告知。例如,在出售房屋时未告知买受人该房屋处于担保状态。

被欺诈人的错误意思表示和行为实施

在欺诈行为导致被欺诈人产生错误认知后,被欺诈人基于错误认知做出意思表示。这表明欺诈行为与被欺诈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被欺诈人虽然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知,但并未作出意思表示,则不能认定为欺诈。例如,虚假的广告宣传与消费者的行为如果没有导致消费者受到欺诈的后果,那么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广告宣传,并不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
  1. 医疗欺诈如何界定
  2. 个人医保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3. 解除欺诈合同是撤销权吗
  4. 说能治好却没治好,医院算不算欺诈
  5.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之实践区分标准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手机无故自燃如何处罚
  2. 店里吃出蟑螂怎么罚款
  3. 在美容院被误导消费怎么办
  4.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着力解决消费者维权难
  5. 外卖食品出问题该怎么维权
  6. 要求经营者必须实名登记合法吗
  7. 天价违约金算违法吗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