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07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或对服务质量、态度不满意时,可以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争议。消费者可以当场或事后与商店进行交涉,提供证据并表明态度,以促使纠纷能够及时解决。在商店承认事实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提出具体合理要求。
消费者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门社会团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并请求调解解决争议。吉林省设有省、市、区(县)三级消费者委员会,消费者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消委会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消费者最好向争议发生地的区(县)消委会投诉。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可以向有关工商、物价、技监、标准、计量、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申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自己的业务职责范围内,根据相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解决。这种解决争议的方式通常在购销商品的书面合同中约定,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对于小额即时付清的口头合同,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解决争议,因为程序相对较为复杂。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在消费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或在尝试其他解决途径未果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律保护。当经营者的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部门还会依法追究责任者的刑事责任。
以上五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中,前两种可视为投诉,第三种为申诉,第四种为申请,最后一种为起诉。除了最后两种方法,前三种仍然可以概称为投诉,也是在日常生活中解决消费争议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