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消费争议调解法律知识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5-05-21

 
362431
消费者的权益经常遭受侵犯,尽管现在通过消费者权益法可以遏制住这类的行为,但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的情况得不到实现。有些人就会特别愕然,不清楚为什么它得不到保护。那么,消费者的权益为什么得不到保护?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一、协商和解

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协商和解是指双方在争议发生后,通过直接对话,就争议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以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想的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协商和解解决的。

在协商和解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采取其他途径解决争议,如投诉、申诉、仲裁或起诉。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经营者除了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承担扩大的损失赔偿责任。

2. 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责任,要求消费者直接与厂家交涉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

3. 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如果属于生产者责任,销售者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追偿;如果属于销售者责任,生产者赔偿后可以向销售者追偿。

4.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因此,当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如果经营者推卸责任,要求消费者直接与厂家交涉,消费者应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让厂家和经营者之间推卸责任。消费者应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协会调解是指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后,通过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解决争议的方式。

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消费者投诉可以通过电话、信函、面谈或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清楚说明以下内容:

1. 投诉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

2. 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

3. 购买商品的时间、品牌、产地、规格、数量和价格;

4. 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的时间以及与经营者交涉的经过;

5. 购物凭证、保修卡、约定书的复印件等。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按照行政程序解决争议。相比其他解决途径,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和力度强的特点。

消费者决定申诉时,应根据商品和服务的性质,向具有相关职能的行政部门(如卫生部门、检验检疫部门、质量部门、工商部门、建设部门等)提出申诉。

消费者的申诉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并包括以下事项:

1. 消费者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

2. 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和邮政编码;

3. 申诉的要求、理由和相关的事实依据;

4. 申诉的日期。

必要时,消费者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但需向行政部门提交授权委托书。

消费者向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后,如果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并达成协议,可以撤回申诉,并请求行政部门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撤回申诉,并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撤回申诉,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提起诉讼

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审理。在我国,诉讼大致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形式。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符合以下条件的起诉,人民法院才会受理:

1. 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 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 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 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延伸阅读
  1. 案例:酒店限制消费者自带酒水是否合法?
  2. 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的内容
  3. 经营者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权的法定含义
  4. 十大案例涉及不同领域的法律问题
  5. 虚假广告投诉的管辖权限

消费争议热门知识

  1. 微信代购卖假货能否构成犯罪行为并报警
  2. 消费者的权利保护
  3. 虚假广告被罚20万,多次被控虚假广告如何处罚
  4. 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的概述
  5. 亮点一: 举证责任倒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如果
  7.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状及问题
消费争议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