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定因工外出期间的工伤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3-30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工作需要劳动者在户外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而相对于在办公室坐班的人员,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会更容易受伤。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对于员工外出工作期间受伤,该如何认定?何时能申请公司认定呢?
如何认定因工外出期间的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认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项规定,职工在因工外出期间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应被认定为工伤。因工外出期间包括职工受单位指派出差到外地,以及职工根据工作性质要求并经单位授权自行决定到外地从事有关公务活动的时间和区域。因工外出是指职工由于工作需要到本单位以外从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工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到本单位以外但仍在本地范围内;二是到本地区以外或境外。在第一种情况下,可以是受领导指派,也可以是因职责需要自行到本单位以外的情形。在第二种情况下,则必须是受领导指派的情形。
不同类型的伤害认定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受到的伤害包括事故伤害、暴力伤害和其他形式的伤害。其中,"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是指因遭受安全事故、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各种形式的事故而失去任何音讯的情况。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在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造成职工下落不明,就应该认定为工伤,无需宣告失踪。
何时能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的申请时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申请时限。特殊情况主要指职工受到事故伤害的地点与工伤认定申请受理机关相距甚远,用人单位无法在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例如,从事远洋运输的职工在运输途中发生事故,要求其所在单位在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确实难以做到。
个人的申请时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为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的一年内。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