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陷阱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商品房买卖法律知识

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陷阱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4

 
363042
有时在购房时要取得相应的购房资格,一些人会将取得的购房资格转让给第三人,那么购房资格转让协议是否有效,关于商品房买卖存在哪些陷阱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商品房买卖存在哪些陷阱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广告陷阱

开发商为了促销房屋,常常在售楼广告中美化配套设施,如绿化、会馆、学校等,但这些承诺往往不会写入合同。当规划变更或者配套设施无法实现时,购房人很难得到补偿,开发商常常推卸责任或者以合同约定不清为借口。

二、销售陷阱

开发商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设下陷阱:

1. 内部认购:在取得预售证之前,开发商进行非公开的商品房销售。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往往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2. 制造假象:在房屋数量、户型、朝向等方面进行虚假宣传。

3. 现场道具和售楼气氛:售楼人员常常利用客户的购房意向,通过声称某种户型只有一套或者要求客户交付订金来套取客户。

三、“五证”陷阱

合法的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具备完整的“五证”、“二书”。然而,有些开发商为了掩盖虚假情况,常常不出示这些文件的原件,或者找借口不方便提供。售楼人员常常要求客户先签订认购书或合同,一旦客户交付订金或购房款,开发商就会变脸。

四、合同陷阱

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需要注意:

1. 合同中可能有许多空白的地方,这些空白处为开发商提供了作弊的条件。

2. 合同中选择性填写的部分可能为空白,购房者以为该说的都已注明了,殊不知这些空白处为开发商提供了作弊的条件。

购房资格转让协议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购房资格转让协议属于期待利益转让,合同是有效的。法律对购房指标的转让并没有明确禁止,除了经济适用房、军用房等特定情况。因此,在法律上购房指标转让属于空白。

此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但这仅限制了物权行为,而转让购房名额并非物权范畴。因此,在与单位签订协议时,职工尚未实际取得房屋,购房权利只属于资格权利,属于债权范畴。购房资格转让过程中的纠纷属于购房资格转让纠纷,而非房屋所有权转让纠纷。转让行为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没有损害他人利益,因此协议是有效的,双方应当继续履行。

延伸阅读
  1. 购买的车位面积缩水如何处理
  2.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3. 公司集资房过户所需材料
  4.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装修款补偿是否合理?
  5. 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房屋买卖热门知识

  1. 已出租的房地产抵押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2. 银行审查购房贷款时的二套房认定标准
  3. 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
  4. 无效房屋买卖的赔偿计算方法
  5. 社区商铺买卖的关注点
  6. 如何安全出售二手房
  7. 离婚之后能立马买房吗
房屋买卖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下载

  1. 商品房买卖定金协议范本(重庆市官方版)
  2. 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
  3.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4.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