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9-04
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主观过错。
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若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则指单位确定的工作时间。
A. 工伤仅限于发生在工作时间内的事故伤害。
B. 在工作时间以外的事故伤害一般不构成工伤。
工作场所是指职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以及领导临时指派职工从事工作的场所。
A. 工伤仅限于发生在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
B. 在工作场所以外的事故伤害一般不构成工伤。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即构成工伤。
即使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只要事故伤害与工作有关,是因执行职务或业务的原因而发生,也构成工伤。
除非劳动者本人故意造成事故伤害,即使劳动者有过失或重大过失,仍认定为工伤。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
(一)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 患职业病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工伤认定作为劳动者获得工伤保险赔偿或用人单位工伤事故责任赔偿的必要前提,具有重要意义。工伤认定的正确与否、高效与否和公平与否,关系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和人身权利,关系着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进一步说,工伤认定的正确高效实现,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观念的正确高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