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2
伤情鉴定是指确定受害人所遭受伤害的程度,包括机体组织结构的破坏、功能障碍以及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影响和损害程度的过程。
伤残评定是在对伤残情况进行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和确定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有以下联系或相同点:
无论是伤情鉴定还是伤残评定,都需要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
无论是伤情鉴定还是伤残评定,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和判断。
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受害人重伤的情况下,伤情鉴定和伤残评定往往同时进行,因为受害人可能同时出现身体损伤和残疾。
作为案件中的证据之一,伤情鉴定和伤残评定的评定结论具有相等的法律地位。
伤情鉴定和伤残评定在以下方面存在区别:
伤情鉴定应在伤情发生后立即进行,而伤残评定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因为两者的评价基础不同。
伤残评定的目的是评判治疗终结后的伤残程度,即受害人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影响程度;而伤情鉴定的目的是确定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因此,在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的评定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即被鉴定为重伤的不一定构成伤残,因为某些损伤经过治疗后可能会痊愈而不影响功能。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的标准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这是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伤情鉴定目前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因此,伤残评定和伤情鉴定所依据的文件和医学或生理依据不同。
伤残评定结论主要用于确定民事赔偿责任,而伤情鉴定则主要用于确定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例如交通事故大小的划分。
伤残评定根据对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影响的程度划分为I级(1级)至X级(10级),而伤情鉴定根据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微伤、轻伤和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