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增加的“居住权”制度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房地产产权法律知识

民法典增加的“居住权”制度是什么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0-07-21

 
15871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的用益物权是比较多的,包括房屋使用、出租、居住等的权利,新发布的民法典增加了房屋居住权的规定,那么民法典增加的“居住权”制度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法典增加的“居住权”制度是什么((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增加房屋居住权制度,是对居住权的进一步明确,包括居住权的设立、登记、解除等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条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条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条 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三百六十九条 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条 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二、居住权人有哪些权利义务

居住权人的权利主要有:

第一、居住权人享有对房屋的使用权,但此种使用权须限于居住的目的。

第二、居住权人享有附属于房屋使用权的各项权利,如相邻权等。

第三、居住权人有权为居住的目的而对房屋进行修缮和维护。

第四、居住权人有权在居住期间内将房屋出租给他人以收取租金,但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例如承租人转租承租的房屋必须先经过原出租人的同意。

居住权人的义务主要有:

第一、居住权人在居住期间负有保管房屋的义务。

第二、居住权人不得就其居住权设定抵押或其他任何权利负担。

第三、居住权人应当承担房屋的日常的管理和维修费用及其他使用过程中的合理费用支出。

第四、居住权人不得随意改变房屋的结构和用途。

第五、居住权人在居住期届满时负有返还房屋的义务。

延伸阅读
  1. 父母赠与子女房产后的居住权问题
  2. 楼房居住权到期后的处理方式
  3. 再婚配偶对于共有财产享有继承权和居住权
  4. 房屋永久居住权合同合法吗
  5. 离婚案件中居住权的判决原则与程序

其它房产知识热门知识

  1. 房屋预售登记证的定义和程序
  2. 婚后怎么办理房产证才能属于我自己的
  3. 离婚放弃房产需要过户吗
  4. 婚内房产更名最简单流程详解
  5. 婚后怎么办理个人房产过户
  6. 济源市商品房如何过户的
  7. 因担保被起诉封卡名下车辆能过户吗
其它房产知识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