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证据证明标准是怎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的证据证明标准是怎样的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1-05

 
132463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证明标准

一、行政诉讼的证据证明标准内容

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首先是行政诉讼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标准,与行政诉讼主体、举证责任、诉讼主张和诉讼后果紧密联系。

从审判人员角度来理解,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对行政诉讼当事人证明的案件事实形成确信的标准。当事人是否切实履行了其举证责任,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法官是否被说服,是否形成了内心确信。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在审理行政诉讼中,主观理念正确认识客观事实的必然要求。

二、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与刑事、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间的差异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与刑事、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相比,存在以下差异:

行政诉讼整体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刑事诉讼整体证明对象是刑事案件事实;民事诉讼整体证明对象是民事争议。

行政诉讼证明范围限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即: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证据确实,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而刑事诉讼证明范围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及其他案情条件;民事诉讼证明范围是民事争议的所有细节。

行政诉讼证明程度应与刑事诉讼证明程度相同,而高于民事诉讼证程度(优势证明)。

证明对象不同决定了证明方式不同。对行政相对人行为事实的审查,只要主要证据具备且能够证明法律要求的行为事实即可,而不必弄清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所有事实细节。对行政相对人行为的详细审查,有些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的事情,有些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也没必要查清的事情。

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特点

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相比,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灵活性。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应当因行政案件的客体、程序和举证责任的不同而不同。问题越轻微和简单,越易形成“确信”;问题越严重和复杂,就越需细心审查,在对案件真实情况形成确信之前所需要的有证明力的证据就越多。

中间性。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两个极端,是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上、下两个极限。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程度介乎两者之间,一般应采用明显优势证明标准,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采用优势证明标准或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审查性。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既是被告履行说服责任的证明标准,也是法院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合理性的证明标准。这是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区别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行政诉讼本身的司法性审查特点所决定的。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2.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3. 行政诉讼判决的情形
  4.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5.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2. 工商部门新规定: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
  3.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
  4.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5.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
  6.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7. 案情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