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管辖法律知识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0

 
429284

地域管辖是指行政主体系统中确定同级行政主体之间首次处理行政事务的分工和权限。在行政主体的管辖区域内,由于行政事务的繁杂而导致的分工,行政主体之间的行政事务管辖权会出现交叉、重叠。下面简述如何确定行政诉讼中地域管辖权。

1.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

独占行使管辖权是指某一行政事务所确定的管辖权只能归属于一个行政主体,一般不能确定为两个以上行政主体共同管辖。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在于,它可以提高行政主体的责任心,避免行政管辖权的互相推诿。

2.行政主体便利行使管辖权

便利行使管辖权是指行政主体能以最低的成本管理行政事务。地域管辖权一般由行政事务发生地的行政主体管辖,这便利具有行政管辖权的行政主体收集证据,走访证人。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在于,它既有利于行政主体减轻行政管理的成本,也有利于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主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行政主体有效行使管辖权

有效行使管辖权是指确定行政事务的管辖权能确保行政主体实现行政职权的目的,从而产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要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管辖权,其管辖的事务必须严格限于公共领域,不能涉足于私人领域,更不能与私人争利。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在于,必须严格划定政府的职能,才能有效地确立行政管辖权。

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

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既要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处理行政事务,又不能背离法治的精神。以下是确定级别管辖的原则:

1.所有的行政事务应当由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

县、市级行政主体接近需要处理的行政事务的发生地,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能够充分考量与所处理的行政事务相关的各种因素,从而使行政相对人和当地民众接受所作出的行政决定。将行政事务的管辖级别确定为县、市级行政主体,可为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提供许多便利条件,减轻行政相对人的经济负担。县、市级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圈内,具有共同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认知基础,有利于行政事务的处理决定的执行。

2.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

省级以上的行政主体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掌握的信息比较丰富,能够对下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提供业务和政策的指导。省级以上行政主体不介入具体行政事务的处理,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宏观的行政管理问题,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以指导下级行政主体的行政执法活动。

3.例外情形应当以法律、法规为准

为了确定级别管辖的可行性,法律、法规可以作出相应的变通规定。涉外的行政事务、县、市级行政主体无法处理的行政事务以及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行政事务,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例外规定。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2. 一、证据提交规定
  3.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4. 工商部门新规定: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
  5.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6.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7.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