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管辖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9

 
364005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与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或“被告所在地”有所不同。在立法上,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需要考虑原告方便参与诉讼和法院调取证据的特殊性,尤其注重便民因素。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了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该条规定,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而不是被告所在地的法院。将一般地域管辖概括为“原告就被告”或“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是错误的。

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解释

对于《行政诉讼法》第17条的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未经复议的案件;其次是经复议维持的案件。这两种情况只能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第三种情况是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此时,既可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虽然法条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由最初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但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后面的“也可以”对应的是“可以”。

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特殊性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与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或“被告所在地”有所不同。许多司法考试用书和行政法辅导教材中对此的表述是错误的。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在于可能经过行政复议,这就引入了“最初”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的概念。第一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下级机关被称为“最初”行政机关,它与第二次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相对应。无论是未经复议还是经过复议,第一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因此,将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理解为“原告就被告”或“被告所在地”是错误的。当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时,复议机关本身就是被告。如果按照“原告就被告”或“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原则,原告只能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起诉。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原告仍然可以向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因为该法院仍然具有管辖权。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许可延续的期限
  2. 一、证据提交规定
  3.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4. 工商部门新规定: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
  5.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6.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7.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