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的定义是怎么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消费者权益的定义是怎么样的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0-09

 
106453
消费者享有受到相关法律保护着的相关权利,但是,关于消费者权益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却并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清楚了解,那么,关于消费者权益的定义是怎么样的您了解多少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和总结了以下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您答疑解惑。。

消费者的法律内涵及权益保护

我国《保护法》未明确定义消费者,但根据第二条规定,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消费者的权益包括购买、使用商品时应享有的权益,以及接受服务时应享有的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应享有的、被法律认可的独立权利。

消费者的主体地位

消费者主体是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旨在保护人们在生活性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权利,因此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消费的主体。消费者不受年龄、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社会地位等条件的限制。无论个人情况如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消费者,包括国内居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消费的客体

消费者的消费客体包括商品和服务。商品和服务种类繁多,有的用于生产消费过程,有的用于生活消费过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客体是指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商品可以是经加工制作的产品或天然品,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可以是成品、半成品或原料。服务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经营者有偿提供给消费者利用的各种服务。

消费的方式

消费者通过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来实现消费目的。购买是直接有偿获得商品的手段,使用是实际消费商品的行为和过程,接受是直接获得服务的手段,也是利用服务的过程。消费者可以通过支付货币等同于商品、服务价格的方式实现消费目的,也可以通过提供其他形式的代价,如劳动或提供便利条件等方式实现消费目的。此外,经营者赠与的商品或服务也属于消费者实现消费目的的方式。所有这些消费方式都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消费的性质

消费者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或使用商品与服务的。消费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购买商品、使用商品和接受他人提供的服务。消费者的消费是属于生活性消费活动,与生产经营的需要有根本区别。

消费者的权利

消费者的权利是由国家专门法律确认其主体地位并得到特定保护的。消费者概念是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后出现的,具有特定的经济和法律含义。消费者的权利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得的利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但并非无原则、无界限地予以保护。

延伸阅读
  1. 格式合同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
  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关联
  3. 预付卡退费权益的法律依据
  4.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5. 时事回顾:成都海*王食品有限公司因销售九批次不合格产品被罚款40多万元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2. 法律对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规定
  3.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第9号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6.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