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过错责任原则。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并非高度危险行为,没有将其特殊化的必要。有的学者认为著作权人利益的切实保护且由于著作权人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社会力量悬殊,信息不对称,法律应向弱者倾斜,使二者力量得到平衡,则应采取无过错归责原则。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立法与司法实践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版权侵权中的责任问题。从国外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容易被卷入版权纠纷中,原告通常将其作为被告。在直接侵权方面,我国现行法律未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承担直接侵权责任,但美国法院认
会展行业容易遭受知识产权侵权困扰。展会活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名称、品牌和举办历史等无形资产方面,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类似的展会会重复举办。同时,参展商在展会上展示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如果得不到保护,企业将遭受巨大损失。会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指参展商展
可以通过申请公证、向互联服务提供商查询侵权记录、证据保全等方式固定证据。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
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案件,实施网络犯罪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在侦办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案件过程中,司法机关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来确定网址所对应服务器的物理地址,即网络犯罪行为实施地,进而确定地域管辖
网络服务商分为网络内容提供商(ICP)和网络服务提供商(ISP)两类。ISP只提供平台,作者可以自由投稿,读者可以阅览,对内容不负责,也不收费。ICP则提供内容服务,需要签约作者或版权权利人来丰富内容。法律对ICP和ISP有不同规定,ICP需要提供合
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案件,实施网络犯罪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在侦办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案件过程中,司法机关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来确定网址所对应服务器的物理地址,即网络犯罪行为实施地,进而确定地域
传统名誉侵权的责任主体界定是比较简单明确的,其责任主体基本上都是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从而造成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直接侵权行为人,也就是说遵循“谁侵权谁责任”。但是在网络名誉侵权中,除了直接侵权行为人外,还牵涉到传播者、网络服务提供商等侵权行为人。电子
考虑到网络的隐蔽性,被侵权人难以确定侵权人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起诉网络服务提供商。依据《民法典》的规定,遭受网络侵权的,被侵权人可以先收集网络侵权的证据,例如对侵权内容进行截图、拍照等;然后要求网络服务经营者删除侵权内容,并且提供侵权者联系方式
根据网络销售的特点,网络商标侵权的主体有侵权商品实际销售者、侵权信息发布者、网络服务提供商以及搜索引擎提供者。以下将逐一分析以上主体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该条司法解释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
在网络名誉侵权诉讼中,原告因无法取得被告侵权的网上数据信息,故其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向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调查。通过法院调取的IP地址、注册ID、上网时间等记录的分析,可确定或基本框定侵权行为人的身份。
实践中多数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并未直接参与侵权活动,故法院多依据间接侵权理论来确定其是否侵权,即认定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是否引诱、教唆或有意帮助他人进行直接侵权。间接侵权责任主要包括替代侵权责任、辅助侵权责任两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
过错原则,是传统名誉侵权的归责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责任必须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网络名誉侵权因为其含义、形式、责任主体的不同,其归责原则需要分别考虑直接侵权行为人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网络名誉侵权中初始作者的行为和现实中名誉侵权主体的行为
侵权案件往往会涉及到网络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二者侵权责任如何认定问题是目前立法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站作为网络服务的提供者,要切实起到“把关人”的作用,作好“把关”工作,及时阻止那些可能产生侵权的信息在网络上流动,如通过精选信息内容,删除侵权
事实上,个人用户在网络上发贴,均须在相关网站先行注册,提供个人资料,因而网站是唯一能够识别和控制个人用户的组织,被侵权人将矛盾指向网络服务提供商,追究其侵权责任,也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