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17
对于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行为,可以将计算机终端所在地视为犯罪行为地。在侦办此类犯罪案件时,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确定网址所对应服务器的物理地址,即网络犯罪行为实施地,从而确定地域管辖权。
对于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及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案件,被发现侵权内容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明确规定了管辖问题:著作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
对于通过侵入、修改受害单位或个人系统程序、系统参数等手段实施网络犯罪的案件,被侵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所在地可以视为犯罪行为地。对于利用远程登录等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商业秘密,或者修改金融单位的信息系统,窃取财产等网络犯罪案件,被侵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所在地是行为人实施犯罪的主要空间之一,故这些地点可以被视为犯罪行为地。
对于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盗窃、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诈骗等犯罪案件,可以将犯罪行为人操作计算机的地点、网络行为所指向的最终目的地以及实际取得财产的地点都视为犯罪结果地。
虽然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管辖规则构成了挑战,但我们不应盲目地认为传统管辖规则已经过时。我们应该保持刑法理论的稳定性,充分发挥现有司法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根据传统管辖理论来冷静思考网络犯罪的管辖问题,并随着技术的进步进行调整,以填充和减少网络空间中的刑事管辖权空白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