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誉侵权的定义和认定责任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2-26
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帖司空见惯,但是有些发帖就出现对他人恶意性的攻击、辱骂,对于网络上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权呢?手心律师小编在此答疑解惑,为您分忧。
网络名誉权的含义
网络名誉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个人或组织享有的保护和维护其名誉的权利。这包括在国际互联网和计算机存储领域内,获得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免受侮辱、诽谤等行为的侵害。网络名誉权与传统名誉权的内容是一致的,包括名誉保有权、名誉维护权和名誉利益支配权。
网络名誉侵权的认定责任
网络名誉侵权的认定责任需要考虑直接侵权行为人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
初始作者与传播者的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是否承担责任。初始作者是侵权言论的直接制造者,其行为与传统名誉侵权中的直接侵权人相似。因此,初始作者的侵权行为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对其基于主观故意或过失而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加害人须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承担侵权责任。然而,对于侵害公职人员或社会公众人物名誉权的情况除外。传播者基于贬低他人名誉的故意,实施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时,其行为类似于初始作者的侵权行为,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传播者在网上无意造成的侵权,法官可以自由裁量传播者承担的责任份额。
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
美国法学界提出了三种关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因第三方侵权而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1) 疏忽责任原则: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未尽到对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的监管义务,需要承担法律责任。(2) 严格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因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责任。(3) 不承担责任或有条件免责原则: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几乎完全免责,或者有条件地承担极小责任。根据以上原则,网络名誉侵权的认定责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