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4
上诉人(原审被告):某互联网公司。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徐某。
某互联网公司是某游戏的开发营运商,徐某是该游戏的玩家。徐某在游戏中建立了游戏账号并创建了游戏角色,经过长时间的游戏过程,徐某的游戏等级已达到最高等级。然而,某互联网公司以徐某在游戏内宣传非法网站为由封停了他的游戏账号,导致徐某无法登录游戏。徐某多次要求解除封停措施,但未获成功。徐某认为某互联网公司的侵权行为导致他的游戏等级下降,精神受到损害,因此向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互联网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徐某游戏账户内游戏被删除和修改的侵权结果是通过电脑终端反馈于徐某,徐某游戏账号ID注册地在该区网络俱乐部,属于本案侵权结果发生地,故该院具有管辖权。某互联网公司作为某游戏的开发运营商,提供游戏平台,徐某作为玩家参与游戏并支付费用,二者之间形成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徐某对其账号及账号内的虚拟人物、装备拥有占有、使用、分配、处分等权利。徐某参与游戏是通过建立虚拟人物投入到游戏平台内完成的,虚拟人物的信息存放于特定网络环境,该网络环境由某互联网公司管理。因此,某互联网公司应当举证证明徐某的虚拟人物在网络环境内是否传播非法网站信息,但某互联网公司未能举证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徐某账号行为的合法性,故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某互联网公司的封停行为不合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徐某作为玩家参与游戏,其目的是通过游戏获得精神享受,现因某互联网公司的侵权行为使徐某长时间无法正常进行游戏,对徐某的精神造成了极大伤害,故徐某请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合理。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判决:一、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解除对原告游戏账号的封停措施。二、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恢复原告游戏账号内的游戏数据。三、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对原告进行公开赔礼道歉。四、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互联网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申请撤回上诉。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网络游戏侵权纠纷及其相关法律问题逐渐增多。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各地审判机关在审理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时的裁判依据及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加强对网络游戏法律问题的研究,加快网络游戏立法进程,以保护游戏运营商和游戏玩家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本案从几个方面对网络游戏侵权纠纷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提供了借鉴。
目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已被法学界和审判实践所认可。网络运营商和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过程中付出了金钱和劳动,使虚拟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本案中,徐某作为游戏玩家对游戏中的虚拟人物、等级、装备拥有权利。
网络游戏侵权案件的管辖权应根据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确定。本案中,徐某的游戏账号ID注册地属于本案侵权结果发生地,硚口区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关于举证期限,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本案中,互联网公司未能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在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应根据公平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进行分担。
在网络空间中,侵犯人格权的行为同样应受到法律的调整。本案中,互联网公司的侵权行为导致徐某无法正常进行游戏,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故应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