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正法律知识_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正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相关法律知识

查看全部分类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和目的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和目的。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特别审判程序,旨在确保死刑的适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程序包括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等环节,具体实施中根据案件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

“六难三案”问题是“四风”问题在法院工作中的集中表现,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伤害群众感情,损害人民利益,危害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必须坚决进行整治。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全国法院系统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进一步提高诉讼服务水平,努力实现让

最高人民法院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是什么

为进一步规范量刑程序,促进量刑活动的公开、公正,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内容是什么

为依法准确惩治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对人民法院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死刑案件,认定对被告人适用死刑的事实证据不足的,不得判处死刑。人民检察院

死刑复核权复位再推司法改革进程

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2个5年改革纲要》,针对当前中国司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50项措施,启动人民法院新1轮的全面改革。而其中,“死刑核准权将统1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第2,最高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有利于公正适

关于依法切实保障律师诉讼权利的规定解读

2015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依法切实保障律师诉讼权利的规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充分发挥律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律师诉讼权利的新的重要举措。2015年9月16日,最高法、

编写刑事上诉状时对量刑不服该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至今共颁布了两部关于常见犯罪的指导意见,对23种常见犯罪的量刑问题进行了统一规范。  “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是中央确定的重大司法改革项目。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实现量刑均衡公正,提升刑事司法公信力,根据刑法、刑事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等规定,结合我省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省法院在一定时期内,可根据治安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在《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规定的幅度范

山西省常见犯罪的量刑最新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等有关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审判实践,制定本实施细则。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诉讼管辖问题的规定官方解读

一是完善海事诉讼管辖,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司法保障。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全面实施,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明显上升,因地方法院立案庭对海事法院受案范围及海事诉讼特别程序缺乏充分的了解,裁定地方法院受理海事案件的情形时有发生。为保障海事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

为依法准确惩治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对人民法院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自觉遵守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判案件,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

申请异地审理案件怎么申请

请求事项:申请人对榆刑字第70号、长刑终字43号、长刑重字1号、长刑终字第206号裁定书不服,请求最高人民检察院指令异地审理。为了公平、公正解决申诉人的案件,提高司法公信力,特请求异地审理为盼。申请人蒙冤入狱本应依法复查纠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

法官需要回避的情形

为确保司法公正,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审判人员回避制度有如下一些规定:。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的条件:审判人

解析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疑难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后,我院组织对该规定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并在所涉民事案件中力求准确适用。通过学习和运用,认识到该规定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了司法解释,是实现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完善民事诉讼

热门法律知识

  1. 家暴如何应对:合法途径及相关法律知识
  2. 高利贷的风险及其法律问题
  3. 交通事故责任书出具时间的规定
  4.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5.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6.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7.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