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是有最长时间限制的。一般情况下,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可以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第四十一条的限制:
我国法律法规对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具体措施作了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企业在特殊情况下组织加班加点,应当事前提出理由,计算工作量和加班加点的职工人数,并在征得同级工会组织同意后办理审批手续。
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的审批权限,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研究确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严格制止企业滥发加班加点工资。一是在法定节日、公休假日中加班,原则上要求安排补假,不发加班工资;对法定节日加班,确实不能安排补休的,对加班工资的发放也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二是规定要从发放加班工资总额上严格控制,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生产情况应分别核定企业全年发放的加班工资总额,并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批。企业发放的加班工资总额超过核定限额部分,应该从核定的可以用于当年发放的奖金总额中予以扣除。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要认真核定与审批企业提出的加班计划和加班工资总额。在核定企业全年加班工资总额时,应当抄送当地银行,以便监督执行。凡未经核定加班工资限额的,银行不得支付加班工资。还要求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对加班工资发放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对于违反现行规定和财经纪律,采取不正当手段滥发加班工资的单位和滥批加班工资的部门,要严肃处理,坚决纠正,对严重违法乱纪的有关领导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根据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因此,如果安排劳动者在每天8小时之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
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200%的工资。
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由原来的7天改为10天。具体包括新年、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对于在法定节日加班的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应按照加班费不低于200%的工资支付加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