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23
琦-琦是上海某公司武汉办事处的员工,离职时办事处负责人给了她3500元的经济补偿。补偿金额被记录在一张欠条上,上面注明:“上海某公司武汉办事处欠某某3500元,此证明”,并有公章、负责人的签名和身份证号。然而,上海公司总部对此事未作回应。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琦-琦所面临的是劳动争议还是民事争议。
劳动争议是指因劳动关系而引起的各种纠纷,包括工资、休假、工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纠纷。在本案中,琦-琦离职导致与办事处之间出现经济补偿问题。虽然办事处承认应该给予经济补偿,但拒绝支付,只是以欠条形式暂时拖欠。从离职补偿的角度来看,这是琦-琦与上海公司建立的劳动关系所引发的问题。然而,双方对于经济补偿金额并无争议,因此双方之间并不存在劳动争议。实际争议在于办事处欠条的支付问题,这涉及到双方之间的借贷关系,因此属于民事争议。
对于劳动争议,应首先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解决,时效为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而对于民事争议,则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效为办事处负责人签署欠条之日起2年。因此,在签署欠条的两年内,琦-琦有权向公司追讨欠款。
办事处是公司的派出机构,通常只从事调研和联系工作。尽管法律明确规定办事处不能从事经营活动,但并未否认办事处与他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效力。因此,由劳动关系引发的债务应被视为合法。从欠条的内容来看,琦-琦所在办事处的欠条相对完备,带有办事处的公章和负责人的签字,因此该欠条具有法律效力。
琦-琦担心办事处负责人离职后,欠条是否失效。然而,这种担忧是对法律责任承担方的误解。办事处负责人在签署欠条时代表了办事处,其行为应由派出办事处的公司承担法律责任。负责人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公司行为。办事处的债务由公司承担,这是办事处本身性质决定的。办事处只是一个派出机构,没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其行为最终归结为公司行为,由公司承担办事处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