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员和雇主劳动关系的认定有哪些标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雇员和雇主劳动关系的认定有哪些标准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14

 
73573
对于雇员和雇主的认识,很多人都没有深入进行了解。但是我们需要对彼此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行相应的认定,才能从法律的角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认定的标准是什么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雇员和雇主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一、主体资格

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雇主和雇员必须具备符合主体资格。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适用

雇主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雇员。雇员从事雇主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并受雇主的劳动管理。

三、劳动是业务的组成部分

雇员提供的劳动是雇主业务的组成部分。

相关知识: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收集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

包括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身份证明文件

包括雇主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雇员身份的证件。

三、招聘记录

包括雇员填写的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包括雇员的考勤记录。

五、其他证据

包括其他雇员的证言等。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 产生依据不同

劳动关系基于雇主与雇员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劳务关系产生于双方的约定。

2. 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3. 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雇主,另一方必须是个人雇员。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可以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4. 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间存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雇员除提供劳动外,还要接受雇主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雇主的内部职工。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没有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利和义务。雇员提供劳务服务,雇主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这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

延伸阅读
  1. 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造成了农民工工伤待遇索赔程序复杂
  2.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处理
  3. 工伤认定条件之劳动关系的要求
  4. 煤矿工伤轻微骨折赔偿标准及申请工伤认定所需材料
  5. 工地受伤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2.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3.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4. 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5. 案情
  6. 仲裁结果
  7.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